[发明专利]自动调整支撑轭空隙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10306.7 | 申请日: | 2008-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4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宋浚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D3/12 | 分类号: | B62D3/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翟羽 |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平***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调整 支撑 空隙 装置 | ||
1.一种自动调整齿条及小齿轮型转向装置之支撑轭空隙的装置,其包含:
一支撑轭,其与齿条杆的一侧接触,以便支撑所述齿条杆;
至少一凸轮,其与所述支撑轭组合,以便支撑所述支撑轭;
一轭部栓塞,其位于所述凸轮的一侧,以便支撑所述凸轮,并与一齿条箱组合;以及
一轭部弹簧,其设于所述支撑轭的一侧,以便施用一弹力将所述支撑轭推往齿条杆的方向;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间隔组件被包覆在所述支撑轭与所述凸轮相互接触的部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齿条及小齿轮型转向装置之支撑轭空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弹性组件被包覆在所述凸轮内,并提供所述凸轮旋转力。
3.一种自动调整齿条及小齿轮型转向装置之支撑轭空隙的装置,其包含:
一支撑轭,其与齿条杆的一侧接触,以便支撑所述齿条杆;
至少一凸轮,其与所述支撑轭组合,以便支撑所述支撑轭;
一轭部栓塞,其位于所述凸轮的一侧,以便支撑所述凸轮,并与一齿条箱组合;以及
一轭部弹簧,其设于所述支撑轭的一侧,以便施用一弹力将所述支撑轭推往齿条杆的方向;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轭包含:
至少一第一导引部,其沿所述支撑轭的圆周方向设置,从一第一宽部延伸到一第一窄部;以及
至少一第一固定槽,其设于第一宽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调整齿条及小齿轮型转向装置之支撑轭空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包含:
至少一第二导引部,其沿所述凸轮的圆周方向设置,从一第二宽部延伸到一第二窄部;
至少一第二固定槽,其设于第二宽部;以及
至少一弹性组件,其被包覆在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第二固定槽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调整齿条及小齿轮型转向装置之支撑轭空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凸轮是沿着第二导引部,以及至少一弹性组件插设于至少一设于第二导引部的插槽,所述弹性组件具有一自第二导引部向上凸出的部份。
6.一种自动调整齿条及小齿轮型转向装置之支撑轭空隙的装置,其包含:
一支撑轭,其与齿条杆的一侧接触,以便支撑所述齿条杆;
至少一凸轮,其与所述支撑轭组合,以便支撑所述支撑轭;
一轭部栓塞,其位于所述凸轮的一侧,以便支撑所述凸轮,并与一齿条箱组合;以及
一轭部弹簧,其设于所述支撑轭的一侧,以便施用一弹力将所述支撑轭推往齿条杆的方向;
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含一间隔组件及一扭转弹簧制成的弹性组件,
所述支撑轭包含一固定孔,
所述凸轮包含一第一凸轮,其设于所述支撑轭的后表面以便支撑所述轭部弹簧,并在圆周方向具有一第一斜面,设在所述轭部弹簧的相对的表面;一第二凸轮,其支撑所述第一凸轮及具有一第二斜面对应于第一斜面;以及一第一凹槽设于所述第二凸轮的后表面中心,
所述轭部栓塞支撑第二凸轮并具有一第二凹槽,其设于所述轭部栓塞的表面,且支撑第二凸轮,
所述间隔组件与所述固定孔组合,当维持一间隔在所述支撑轭与所述第一凸轮之间时,轭部弹簧是被插设在所述支撑轭与所述第一凸轮之间的状态,
所述弹性组件是被设于一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所形成的空间,以及
当所述支撑轭产生一空隙时,所述第二凸轮被弹性组件扩展的旋转所转动,以便所述空隙被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二凸轮的相对运动所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都株式会社,未经万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1030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