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爆震传感器的配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08570.7 | 申请日: | 2008-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5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前原勇人;齐藤信二;中村健一郎;成岛政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1L23/22 | 分类号: | G01L23/22;G01M15/00;F02D35/00;F02F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雁鸣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配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检测两轮摩托车用发动机的爆震而设置的爆震传感器的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将爆震传感器设置在气缸体上的例子是已知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上述例子是四轮车的例子,但是,在两轮摩托车的情况下,由于发动机露出,所以,在将爆震传感器配置在气缸体的侧面或前面的情况下,有必要采取设置保护爆震传感器用的盖等措施。另外,如果将爆震传感器配置在气缸体的后面的话,则在两轮摩托车中,不得不对通常设置在曲轴箱的上面的起动马达等功能部件的配置加以限制。
【专利文献1】特开2003-3220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爆震传感器的配置结构,所述爆震传感器的配置结构,不会使配置在曲轴箱的上面的功能部件的配置受到限制。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两轮摩托车用发动机的爆震传感器的配置结构,所述两轮摩托车用发动机包括:
曲轴箱,所述曲轴箱容纳曲轴,在该曲轴的后方容纳变速器,
气缸体,所述气缸体设置在上述曲轴箱的上方,
气缸盖,所述气缸盖设置在上述气缸体的上方,
进气系统,所述进气系统设置在上述气缸盖的后方,
其特征在于,上述爆震传感器,以位于上述进气系统与上述气缸体之间的方式,配置在上述气缸盖的后部。
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所述的爆震传感器的配置结构中,
其特征在于,上述爆震传感器以和设置在上述气缸盖上的进气孔的倾斜度大致相同的倾斜度配置在上述气缸盖上。
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所述的爆震传感器的配置结构中,
其特征在于,上述爆震传感器安装在上述气缸盖的下部的与上述气缸体的结合面的附近。
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方案3所述的爆震传感器的配置结构中,
其特征在于,上述爆震传感器的各个部分及其安装构件,任何一个都配置在上述气缸盖和上述气缸体的结合面的上方。
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方案3至4中所述的爆震传感器的配置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爆震传感器检测进气排气门的就位状态。
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方案3至4中所述的爆震传感器的配置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爆震传感器还检测气缸的停止状态。
在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
由于将爆震传感器以容纳在进气系统与气缸体之间的气缸盖的后方的空间内的方式配置在气缸盖的后部,所以,可以确保气缸体后方的空间,能够自由地将起动马达等功能部件配置在曲轴箱的上面。
另外,爆震传感器被进气系统、气缸盖、气缸体以及曲轴箱包围并保护。
在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
由于使爆震传感器与进气孔的倾斜相一致地倾斜,所以,在拆装作业时,进气系统或曲轴箱不会成为障碍,易于作业。
在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
由于爆震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靠近燃烧室,所以,提高了对爆震的检测性能。
在方案4所述的发明中,
由于爆震传感器的各个部分及其安装构件位于气缸盖与气缸体的结合面的上方,所以,在安装着爆震传感器的情况下,就可以将气缸盖置于作业台等的水平面上,使发动机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在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
由于爆震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靠近进气排气门,所以还能够检测气门的就位状态。
在方案6所述的发明中,
在带有气门停止机构的发动机中,通过检测气门的就位状态,可以判断气缸是处于停止状态还是处于运转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式的两轮摩托车1的侧视图。
图2是上述实施形式中的发动机E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给气门的气门挺杆附近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在向油压室85供应高油压的状态下、凸轮62将气门挺杆64压下的瞬间的图示。
【符号说明】
E...发动机,20...气缸体,21...气缸,22...曲轴箱,23...曲轴,24...活塞,25...连杆,26...气缸盖,27...燃烧室,28...进气孔,37...进气系统,55...爆震传感器,56...火花塞,66...气门停止机构,68...保持架,69...滑动销,70...螺旋弹簧,71...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85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井筒内使用的封隔器皮碗
- 下一篇: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