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识别凸轮相位器部件损耗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9120.6 | 申请日: | 200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2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J·W·科特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14 | 分类号: | F02D41/14;F01L1/3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武;杨松龄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识别 凸轮 相位 部件 损耗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识别凸轮相位器部件损耗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本节的陈述只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凸轮相位器控制系统具有夹在发动机凸轮轴与凸轮轴驱动装置之 间的凸轮相位器驱动器,从而改变发动机气门正时。一些系统将发动机 润滑油用作液压流体来移动相位器驱动器。通常,流进或流出驱动器的 润滑油是由多端口、电控的油控制阀(OCV)控制。通过脉宽调制(PWM) 电压源来控制OCV的位置(以及由此控制润滑油流进或流出驱动器的 特定端口)。闭环控制器加上适当的PWM值从而将相位器驱动器移到相 位器期望位置。
由于凸轮相位器驱动器、OCV或润滑油供给源的损耗,观测到的闭 环控制可能会大大偏离期望的闭环控制。例如,测得的相位器位置的变 化率会不同于相位器期望位置的指令变化。这种差异意味着相位器驱动 器移动得比期望的更慢或比期望的更快,取决于损耗的种型。这些偏差 会使汽车驾驶员经受令人不快的不同水平的汽车晃动。
发明内容
因此,提供一种凸轮相位器诊断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采样方差 模块,其根据凸轮相位器的期望位置计算第一方差;第二采样方差模块, 其根据凸轮相位器的测定位置计算第二方差;评价模块,其根据第一方 差和第二方差诊断凸轮相位器的故障运转。
在其它特征中,提供一种诊断凸轮相位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 据凸轮相位器的期望位置计算第一方差;根据凸轮相位器的测定位置计 算第二方差;以及根据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诊断凸轮相位器的故障运 转。
从本文的描述可以更明显地看出其应用的更多领域。应当明白,描 述和特定例子只是为了描述的目的而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文所述附图只是为了描述的目的而决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原理框图,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凸轮相位器控 制系统的汽车。
图2是数据流程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凸轮相位器控制 系统的凸轮相位器诊断系统。
图3是曲线图,示出示例性凸轮相位器的代表快速运转、慢速运转 和正常运转的位置数据。
图4是流程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凸轮相位器诊断系统 所执行的示例性凸轮相位器诊断方法。
图5是流程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凸轮相位器诊断系统 所执行的另一种示例性凸轮相位器诊断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描述实际上只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图限制本发明、其应用或用 途。应当明白,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件 和特征。本文所用的术语模块是指专用集成电路(ASIC)、电子电路、 执行一种或多种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共享的、专用的或成组的) 和存储器、组合逻辑电路、和/或其它的提供所述功能的适用部件。
现在参照图1,汽车10具有发动机12,该发动机燃烧空气和燃料 混合物以产生驱动转矩。空气经过节气门16被吸入进气歧管14。节气 门16调节进入进气歧管14的质量空气流量。进气歧管14内的空气分 配入气缸18。尽管只示出单个气缸18,但可以预见,发动机12可以有 多个气缸,包括但不限于2、3、4、5、6、8、10和12个气缸。
燃料喷射器(未示出)喷射燃料,燃料在被吸入气缸18时与空气 混合。燃料喷射器可以是与电子式或机械式燃料喷射系统、化油器的喷 嘴或喷口、或其它的用于混合燃料与进气的系统相关的喷射器。燃料喷 射器受到控制以在每个气缸18内供给所需空气/燃料(A/F)比。
进气门22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以使空气/燃料混合物能够进入气缸 18。进气门位置由进气凸轮轴24调节。活塞(未示出)在气缸18内压 缩空气/燃料混合物。火花塞26可以起燃空气/燃料混合物,驱动气缸18 内的活塞。活塞驱动曲轴(未示出)以产生驱动转矩。当排气门28处 于打开位置时,气缸18内的燃烧废气被迫排出。排气凸轮轴30调节排 气门位置。在排气系统中对废气进行处理。尽管只示出单个进、排气门 22、28,但可以预见,发动机12的每个气缸18可以具有多个进、排气 门22、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91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