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收发芯片及其校正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8114.9 | 申请日: | 2008-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6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邱栢源;陈冠宏;杨展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38 | 分类号: | H04B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收发 芯片 及其 校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无线收发芯片,主要将切换单元设置在无线收发芯片内部,藉此将有利于减少芯片上的脚位数。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为现有的无线收发芯片的方块示意图。如图所示,无线收发芯片(transceiver chip)10包括有一接收单元11及一发射单元13,其中接收单元11及发射单元13通过无线收发芯片10上的不同脚位(pin)与切换单元15相连接,例如切换单元15设置在无线收发芯片10的外部,其中无线收发芯片10的接收单元11通过第一脚位171与切换单元15相连接,而发射单元13则通过第二脚位173与切换单元15。
切换单元15尚与基频芯片(baseband chip)19相连接,藉此将可以切换单元15进行接收单元11及发射单元13的切换,并使得无线收发芯片10的信号经由path 1传送至基频芯片19,而基频芯片19的信号则经由path 2传送至无线收发芯片10。
然而对习用的无线收发芯片10来说,往往会因为芯片上的脚位数目过多,而衍生出许多不同的问题,例如造成无线收发芯片10的面积无法有效的缩小及增加无线收发芯片10在电路布局上的困扰...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收发芯片,其中发射单元、接收单元及切换单元设置于同一芯片内部,而有利于减少无线收发芯片上的脚位数目。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收发芯片,包括有多个发射单元、多个接收单元及多个切换单元,并使得相对应的接收单元及发射单元与不同的切换单元相连接,藉此将有利对无线收发芯片进行校正。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收发芯片,其中切换单元设置于芯片内部,并可以对切换单元进行控制,以进行无线收发芯片及基频芯片之间数据的传送。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收发芯片的校正方法,其中相对应的接收单元及发射单元分别与不同的切换单元相连接,藉此将可由不同的切换单元输入及输出波形信号(pattern),以利于校正动作的进行。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收发芯片,主要包括有:至少一接收单元;至少一发射单元;及至少一切换单元,设置于该无线收发芯片内部,并连接该接收单元及该发射单元,该切换单元用以进行该接收单元及该发射单元之间的切换,藉此与该无线收发芯片外部的一基频芯片进行信息传递。
此外,本发明尚提供一种无线收发芯片的校正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传送一第一波形信号至第一发射单元,以产生一第一发射单元的校正结果;经由第一发射单元传送一第二波形信号至第一接收单元,以产生一第一接收单元的校正结果;传送一第三波形信号至第二发射单元,以产生一第二发射单元的校正结果;及经由第二发射单元传送一第四波形信号至第二接收单元,以产生一第二接收单元的校正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无线收发芯片的方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无线收发芯片一较佳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无线收发芯片又一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无线收发芯片又一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无线收发芯片又一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图6A及图6B:分别为本发明无线收发芯片的信号发射及接收的路径图;
图7A及图7B:分别为本发明无线收发芯片的校正路径图;
图8A及图8B:分别为本发明无线收发芯片的校正路径图;
图9:为本发明无线收发芯片又一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无线收发芯片 11 接收单元
13 发射单 15 切换单元
171 第一脚位 173 第二脚位
19 基频芯片
20 无线收发芯片 21 接收单元
221 接收线路 223 发射线路
23 发射单元 24 天线
25 切换单元 27 脚位
29 基频芯片
30 无线收发芯片 31 接收单元
321 接收线路 323 发射线路
33 发射单元 35 切换单元
351 第一切换开关 353 第二切换开关
39 基频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络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81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