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化气供给系统及供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7183.8 | 申请日: | 2008-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9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菅原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4 | 分类号: | F17D1/04;F17D3/01;F17C7/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钟强;关兆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气 供给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多个液化气容器的加热调温形成的液化气供给 系统及供给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大量消耗常温下蒸气压较低、蒸发量较少的液化气时,为了提 高蒸发能力,采用增加液化气蒸发表面积、提高液化气温度的方法。 并且作为实现这些方法的手段,包括增大液化气的填充容器的半径或 并排多个标准尺寸的容器、加热有液化气的容器。并且对其组合进行 了研究:并排多个可轻易到手的标准尺寸的容器,或同时进行加热, 在保持蒸发能力的同时可稳定提供大量的液化气。
图7是表示现有的液化气供给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公知例1的图(专 利文献1)。如图7所示,该液化气供给装置的控制方法是,对多个填 充容器内的液化气(内容物)的余量用各容器内分别设置的余量表进 行监视,从各余量小于提前设定的规定基准值的容器中,依次关闭各 容器上设置的自动切断阀,停止排出。这样一来,即使在各容器内的 液化气的减少方法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使所有容器的液化气被利用到 最小限度的余量为止。但该公知例1中,没有对填充容器内的液化气 加热的单元。
图8是表示现有的液化气供给系统及供给方法的公知例2的图(专 利文献2)。如图8所示,该液化气供给系统及供给方法中,在存储液 化气的多个容器和通过这些容器的气体供给管路设置在下游一侧的压 力调整器之间,设置存留部。从容器中常温气化的液化气经过供给管 路存留在存留部。该存留部具有存储容积可对应于供给目的地的激增 的消耗量变动的作为缓冲器的容量,其经过气体供给管路通过压力调 整器提供到供给目的地。而在该公知例2中也没有对容器内的液化气 加热的单元。进一步,检测容器内的液化气的余量的单元也没有涉及。
在图8中,1为容器,2为气体供给管路,3为压力调整器,4为 气体存储部,5为气体供给管路,L为液化气,G为气化了的液化气。
图9是表示现有的液化气供给方法的公知例3的图(专利文献3)。 如图9所示,该液化气供给方法中,具有液化气填充容器100及作为 其供给管路的第1配管105和第2配管106、及流量检测单元104,液 化气填充容器100和第1配管105、第2配管106分别通过第1加热单 元101、第2加热单元102、第3加热单元103、根据流量检测单元104 的测定值控制并提供其产生的热量。或者替代流量检测单元104而在 第2配管106的后段设置的多个分支阀131~140中,根据阀打开的个 数控制并提供产生的热量。并且,在该供给方法中,在最少通过一个 以上的分支阀而始终提供气体的条件下,控制加热单元。但该公知例3 中,液化气填充容器100是单体,不从多个容器同时供给。并且,检 测进入到液化气填充容器100的液化气的余量的单元也没有涉及。
在图9中,111为第1控制电源,112为第2控制电源,113为第 3控制电源,114为阀控制系统,115为统一控制系统,116为控制信 号线,120为N2填充容器,121为稀释气体配管,141~150为多个供 给处。
图10是表示现有的由多个容器构成的液化气供给系统的普通的 现有例4的图。如图10所示,该系统的构成是如下现有技术的组合: 并排连接多个标准尺寸的容器,分别加热加入了液化气的各容器,用 重量计等测量仪器测量各容器内的液化气余量。此外,加热源3-1~3~ n、加热量测量传感器4-1~4-n、调温器5-1~5-n、加热输出器6-1~ 6-n的加热控制系统、及测量器2-1~2-n的容器内液化气量的测量系统 在各容器中是独立的。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263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2839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6-1619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图7所示的现有的液化气供给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其前提是原 本特定容器内液化气(内容物)2的单方面减少,从各余量小于提前设 定的规定基准值的容器依次停止排出,因此作为保持蒸发能力的条件 的蒸发表面积因停止的容器而减少,存在个数少时会导致供给能力不 足的问题。进一步,由于不具有加热单元,只能有常温下的蒸发量, 在可供给的容器个数减少时,存在加速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71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