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5107.5 | 申请日: | 200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8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高濑净二;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军 |
主分类号: | C05F11/00 | 分类号: | C05F11/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薛俊英;王维玉 |
地址: | 21501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肥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生物源废弃物制备有机肥料的方法以及由该制备 方法得到的有机肥料,所述有机肥料的低分子化程度高、易于吸收、肥 效高、施用量低。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上使用的肥料包括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当前基于“绿 色”、“环保”的健康理念,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性,对无污染、 安全、卫生的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有机肥料备受青睐。
与化学肥料相比,有机肥料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改善土壤结构。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有机物质可 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孔隙多元化,有利于协调蓄水和通气 之间的矛盾,不但使土壤通气透水性好,还能提高土壤蓄水抗旱能力; 而化学肥料只能为作物提供无机营养成分,长期施用会严重破坏土壤结 构,使土壤pH值改变,有机物质含量降低,土壤板结,保水保肥和供水 供肥能力下降,透水状况差,因而使土壤越来越贫瘠。
(2)提高土壤保肥性能。有机肥料具有明显的改土培肥作用,有机 肥料中的有机物质带有大量负电荷,能吸附大量作为营养成分离子的阳 离子如K+、NH4+、Ca2+、Mg2+等,使其免遭流失,同时它还能提高土壤 对酸碱变化的缓冲能力、减轻或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
(3)保持土壤中的微生物平衡、提高土壤抗病虫害的能力。有机肥 料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可以促进土壤中的生物转化过程,有利于 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同时有机肥料可提高作物的抗旱、抗病、抗虫能 力,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而长期施用化学肥料会抑制土壤微生物的 活动,导致土壤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同时需要大量的化学农药促进作 物生长,由此产生的农药残留容易造成食品中有害物质增加。
(4)营养成分全面平衡。有机肥料中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面 而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但提供氮、磷、钾、钙、硫、镁等,也提供硼、 锌、钼、铜、锰、铁等微量元素;而化学肥料所含营养成分种类单一, 长期施用容易破坏土壤营养成分的动态平衡。
(5)来源广泛、天然、环保。有机肥料来源于自然,肥料中没有任 何化学合成物质,长期施用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并且来源广泛,例如 人畜粪肥、河塘淤泥、作物秸杆等;而化学肥料属化学合成的产品,长 期使用会污染环境。
但是,目前的有机肥料存在有效成分含量低、吸收利用过程缓慢、 施用量高、肥效低等缺点。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 吸收、肥效高、施用量低的有机肥料。
目前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大多采用将有机废弃物直接进行微生物发 酵的方法进行制备,也有少数方法是在进行微生物处理之前,先对原料 进行简单的物理粉碎处理。
例如中国专利01127346.1提出一种将农作物秸杆转化为有机肥料的 方法,该方法以秸杆为原料,利用能使秸杆发酵的菌种使秸杆在适宜的 条件下发酵转化,制备有机肥料。
中国专利申请02152155.7公开了一种利用城市垃圾生产环保有机肥 料的方法,该方法将城市垃圾、水沟污泥、禽畜粪便等废物加入生物发 酵菌进行活性生物发酵,制作成环保生态有机肥。
周立祥等(环境科学学报,2001,21(1),95)公开了热喷技术处 理污泥获得热喷污泥,进而干燥造粒制成有机无机复混肥。所述热喷技 术是将污泥装入热喷罐中,通入蒸气在高温高压(150℃、5kg/cm2)保 持4分钟,然后瞬时放压,其中所使用的压力较低(5kg/cm2,相当于 0.49MPa),并且没有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工序,得到的有机肥料的低分 子化程度低,因而肥效也相对较低。
本申请人于2007年3月20日提出的PCT申请PCT/CN2007/000907 中,公开了一种将生物源废弃物置于密封容器中进行处理以产生高附加 值产品的生物源废弃物处理方法和装置,得到的处理产物可用作有机肥 料、医药、燃料、饲料等。在此,将该申请的全文引入作为参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军,未经杨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51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