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孔的布局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1759.1 | 申请日: | 200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8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梁磊;范文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亮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布局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的布局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过孔的布局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电路布局时,信号的参考层相当重要。尤其是对高速信号线来说,更 需要一个最近的回路,藉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一般来说,走线(trace)的参 考层是其相邻层铜皮(shape),而过孔(via)的参考层是其附近的参考过孔。以下 则详细介绍传统技术中,参考过孔的作法。
首先,对各组件与走线进行布局,并对各走线进行过孔布局。在布好各组件 与走线之后,再以人工方式逐一检查各走线是否为高速信号线。检测人员在检查时, 若发现走线为高速信号线,则会在高速信号线的过孔旁边添加参考过孔,藉以提高 信号的传输质量。然而,传统技术的作法有下列缺点:
1、人工检测方式容易因疏忽而遗漏设置参考过孔。由于电路图走线错综复杂, 在线路数量太多且太过复杂的情况下,检测人员相当难以检查出所有高速信号线, 因此容易导致遗漏设置参考过孔。
2、为了缩小电路面积,电路布局人员在布局时会尽量紧密排列各走线以及各 电子零件。因此在布好线的情况下,难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再放置大量参考过孔。
3、在布好各组件与走线之后,要再调整个组件与走线的位置是相当困难的, 因此参考过孔的位置往往难以掌握,导致信号线的过孔与参考过孔的距离亦难以把 握。
4、在设置好参考过孔后,检测人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再次对信号走线 进行调整。因此在删除信号线的过孔时,常会忘记删除参考过孔的,并且这类问题 很难被发现。
5、布局软件对于孤立的参考过孔,会自动设定其信号线属性,因此很容易使 孤立的参考过孔变成其它的信号过孔,进而导致线路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孔的布局方法,可缩短布局的工作时间与检查时 间,以提高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过孔的布局方法,其包括提供组合型过孔,此组合型过孔包 括过孔与参考过孔。若要连结第一层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层的第二导线,先判断第一 导线与第二导线是否为高速信号线。当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为高速信号线,则配置 上述的组合型过孔,藉以使过孔连结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此外,当配置组合型过 孔时,依据距离参数决定过孔与参考过孔之间的距离,过孔与参考过孔的相对位置 以第一导线的延伸线以及参考过孔与过孔之间的联机所形成的夹角a来定义,其中 定义夹角a的公式为Sin a=(D1+H1+0.5*W)/(H2+D1+D2),其中W为第一导线的 线宽,H1为第一导线与参考过孔的焊盘的最小距离,H2为过孔的焊盘与参考过孔 的焊盘之间的最小距离,D1为参考过孔的焊盘直径,D2为过孔的焊盘直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过孔的布局方法,更包括当过孔被删除时, 则一并删除参考过孔。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过孔的布局方法,更包括当参考过 孔被删除时,则一并删除过孔。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过孔的布局方法更包括,当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不 是高速信号线,则配置孤立过孔,藉以连结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
在本发明中,提供了组合型过孔,此组合型过孔包括过孔与参考过孔。若要 连结第一层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层的第二导线,先判断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是否为关 键路径。当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为关键路径,则配置上述的组合型过孔,藉以使过 孔连结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此外,当配置组合型过孔时,依据距离参数决定过孔 与参考过孔之间的距离。如此一来,可缩短布局的工作时间与检查时间,藉以提高 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层的导线及其过孔的布局图。
图1B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层的导线及其过孔的布局图。
图1C为图1A沿剖面线T1-T1’的剖面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过孔的布局方法的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层的导线及其过孔的布局图。
图3B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三层的导线及其过孔的布局图。
图3C为图3A沿剖面线T2-T2’的剖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17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存储设备及其数据管理方法
- 下一篇:电路数据业务的传输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