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检查母体血液的非侵入性方法发现唐氏综合症的方法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1244.1 | 申请日: | 199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9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詹姆斯·尼古拉斯·马克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JN马克里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76 | 分类号: | G01N33/76;G06F1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邹锋;李炳爱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查 母体 血液 侵入 方法 发现 综合症 设备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1990年1月17日、申请号为90100994.6、发明名称为“用检查母体血液的非侵入性方法发现唐氏综合症的方法和设备”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产前检查中发现胎儿唐氏综合症(21三染色体)的方法。该方法还涉及到其它罕见的、但可检测到的染色体的三染色体如13三染色体和18三染色体。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测量孕妇血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游离β-亚单位的含量来提高检查唐氏综合症中的发现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唐氏综合症,亦称21三染色体,是严重精神发育迟缓的最普遍的先天性原因。唐氏综合症通常采用一种包括羊膜穿刺术和染色质组型的诊断方法来确定。但这种诊断方法是侵入性的,会对孕妇和胎儿带来危险。羊膜穿刺术和染色质组型不作为对所有孕妇进行常规检查的方法,当使用这种侵入性诊断方法证明会给孕妇带来危险时,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检查方法代替这种侵入性方法进行诊断。
唐氏综合症的发生率随母亲年龄的增加而急速增加。以往对于唐氏综合症的产前研究一直集中于年龄在35岁以上的孕妇,在这个年龄段,唐氏综合症的危险接近或超过用于发现唐氏综合症的诊断方法所带来的危险。因此,产前检查的标准方法一直包括以孕妇年龄为基准挑选出作羊膜穿刺诊断的孕妇。但年龄並不是充分的检查依据。因为对5%的最可能处于危险中的孕妇、即年龄为35岁或更大的孕妇进行羊膜穿刺和染色质组型只能发现所有唐氏综合症妊娠的20%左右。並且由于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只有大约一半的年龄在35岁或以上的孕妇作羊膜穿刺和染色质组型,所以在产前发现的唐氏综合症妊娠低于10%。
1984年,有人发现了母体血液中低的α-胎儿蛋白(AFP)含量与胎儿唐氏综合症之间的联系。例如参见“An assooiationbetween low maternal serum alpha-fetoproteinand fetal Chromos omal abnormalities”;(母体血清α-胎儿蛋白的低含量与胎儿染色体异常之间的伴随关系);Merkatz,Macri等人著;Am.J。Obstet.Gynecol,148:886,1984;该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结合到本申请中。该文中记载了其它一些三染色体、特别是13三染色体和18三染色体,也与母体血液中AFP含量低有关。这些其它的染色体中的三染色体的发生率(分别为五千分之一和六千六百分之一)远低于21三染色体(唐氏综合症)一般的先验患病率。但由于这些其它的染色体中的三染色体与MSAFP含量低有关,因此,这些染色体的异常也可利用本文所描述的母体血液AFP和HCG的游离β-亚单位和可能的其它指标的检查方案被发现。本领域的专业人员显然也可以用这里描述的用于21三染色体的方案用于发现13三染色体和18三染色体。母体血液中AFP含量低与胎儿唐氏综合症有关联这一发现使我们有可能在那些唐氏综合症发病率约为80%的年轻的、看来似乎不患病的家庭中采用非侵入性的血液检查试验来发现唐氏综合症病例。据估计,采用以母体血液AFP(作为一个检查指标)低为基础的检查试验会使胎儿唐氏综合症的产前发现率达到总病例的20%左右。
另一种检查方法包括测量母体血液中非结合的雌三醇(UE)的含量。例如参见“Maternal blood screening for Downsyndrome in early pregnancy”(母亲血液检查在早期妊娠时发现唐氏综合症);Wald等人著;British Journal ofObstetrics and Gynocology(BMJ)Volume95,April 1988,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结合到本申请中。但对UE的测量值仅为检查提供一个粗劣的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N马克里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JN马克里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12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