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的细胞悬浮培养生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64652.6 申请日: 2008-06-03
公开(公告)号: CN101597633A 公开(公告)日: 2009-12-09
发明(设计)人: 陆刚;杨栋;李郑武;赵华南;李会成;陈玉军;冷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 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P21/02 分类号: C12P21/02;C12N5/10;C12M3/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50020黑龙江***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细胞 悬浮 培养 生产 重组 红细胞 生成 方法
【说明书】: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生产过程中的细胞培养方法, 尤其是驯化生产细胞株适应无血清培养,用一次性袋式激流反应器对 细胞进行悬浮培养,提高细胞生长密度,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 本,减少污染,从而高效生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背景技术

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糖蛋白激素,分子量约34kD。血浆中存在的 促红细胞生成素由165个氨基酸组成,糖基化程度很高,糖基成分主 要是唾液酸。根据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同,天然存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分为两种类型,α型含34%的碳水化合物,β型含26%的碳水化合物。 两种类型在生物学特性、抗原性及临床应用效果上均相同。人类促红 细胞生成素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长22区,1985年其cDNA被成功克隆。 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肾小管内皮细胞合成,也可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 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强效的造血生成因子,在0.05~1U/ml 时即呈剂量依赖效应。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单一,只作用于骨髓巨核 前体细胞,可刺激红祖细胞及早幼红细胞形成成熟的红细胞集落;对 红细胞造血过程的调节需其他细胞因子(如IL-3、GM-CSF和IL-1等) 的协同作用才能完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受机体内血容量和氧分 压的调节,在失血或低氧的刺激下,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迅速上升。 在某些肿瘤患者,可也现促红细胞生成素异常增高;骨髓造血反应不 良的贫血患者,其促红细胞生成素也升高。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 通过基因工程克隆人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由CHO细胞发酵 表达的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其具有与人体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相 似的生物学功能。

目前,在培养基应用方面,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生产细胞株主 要在含有8~10%牛血清的培养基中进行扩增培养,细胞扩增到一定量 后换为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其中,血清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

1.血清的成份可能有几百种之多,目前对其准确的成份、含量及 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尤其是对其中一些多肽类生长因子、激素和脂 类等尚未充分认识,这给纯化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2.血清都是批量生产,各批量之间差异很大,而且血清保存期 只有一年,因此,要保证每批血清的相似性极为困难,从而使生产的 标准化和连续性受到限制。

3.动物个体不同,血清产地、批号不同,每批质量差异甚大,其 成分不能保持一致。

4.取材中可能带入支原体、病毒,对细胞产生潜在影响,可能 导致生产失败或生产结果不可靠性。

5.大规模生产中,血清来源越来越困难,价格昂贵,是构成动 物细胞培养的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之一。

无血清培养基质量相对更加稳定,可提高细胞培养和实验结果的 重复性。避免了血清源性污染。可提高产品的表达水平并使细胞产品 易于纯化,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无血清培养基可供选择。

当细胞在有血清培养基中贴壁生长时细胞必须贴附在基质的表 面上才能生长,一但细胞长成单层,因为细胞间的接触抑制,细胞不 再增殖。这样细胞贴壁生长时的细胞密度取决于贴附基质表面积的大 小,每平方厘米表面积可以容纳1~5×105个细胞,因此,在方瓶和 转瓶培养中,细胞密度一般只能在1~5×106细胞/毫升之间。在采用 了微载体或片状载体的生物反应器中,细胞密度可达1~2×107细胞/ 毫升。

然而,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细胞经驯化可以进行悬浮培养,细胞 密度主要取决于培养基的营养程度,因此,理论上讲,只要有足够的 营养,细胞密度可以无限大。目前,对于不同的无血清培养基,细胞 密度可以达到0.5~1×108细胞/毫升之间。

目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生产主要使用的是NBS生物反应器 (或转瓶),在罐体中加入微载体进行贴壁灌流培养,培养周期在2 个月左右,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量为10mg/L,这种培养方式由 于罐体体积小,微载体量有限,细胞密度较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 素表达量低,培养周期较长,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所述的一次性袋式激流反应器是指哈尔滨安普科技发展 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细胞悬浮培养罐》(申请号: 200710130135.X)所述相关产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46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