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RM接收机中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解调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2967.7 | 申请日: | 2008-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4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哈力提;黄晁;龚国旺;许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H40/27 | 分类号: | H04H40/27;H04L27/26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040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rm 接收机 基于 正交 频分复用 解调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DRM(Digital Radio Mondiale,数字调幅广播)接收机中的解调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持DRM标准规定的四种正交频分复用参数的解调器。
背景技术
AM(Amplitude Modulation,振幅调制,也称为调幅)广播从1906年ReginaldFessenden开始第一次实验性播音一直沿用到现在,它包括30Mhz以下的短波(Shortwave)、中波(Medium wave)、长波(Long wave)三个频段,由于AM广播相对简单的调制方式和传输方式,相应的接收机较为廉价,且非常普及,但是也造成了信号非常容易受到干扰,多路径传播、多普勒效应和电子干扰等都会严重的衰减信号质量,接收机接收的声音质量很差,而且一个发射机只能传送一套节目。AM广播现在受到了互联网、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数字多媒体广播)、DAB(Digital AudioBroadcasting,数字音频广播)、FM(Frequency Modulation,频率调制,也称调频)等无线应用的冲击,AM广播单一的服务和较差的音频质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也越来越少。
为了能够扭转30Mhz以下广播逐渐失宠的局面,同时迎合广播数字化的潮流,1998年在中国广州,广播公司、接收机、发射设备提供商,研究机构等共同成立了非盈利性组织-DRM协会(Digital Radio Mondiale consortium),它的目标是建立30Mhz以下所有频率统一的数字传输标准,并在全球促进DRM的推广和发展。
DRM标准保留了AM广播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同时结合了先进的音频编码、信道编码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调制技术,在不改变信号频段和带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音频广播的质量和对抗信号干扰的能力,在10Khz频道带宽下,能够提供相当于FM广播单声道音质的广播,并且提供辅助的数据信息,支持一个频道传输多套节目,彻底改变了AM广播的面貌。
理想的DRM接收机的工作过程如图4所示,DRM接收机接收到模拟信号之后,通过A/D转换(模拟/数字转换)单元进行数字化采样之后,对采样后的数字信号进行OFDM解调操作恢复出发送的各个子载波的信息,然后根据DRM标准规定进行信道解码和信源解码。
DRM经过这几年的推广和发展,在发射端已经有了成熟的商用产品,但是针对基于DRM标准的DRM接收机的研究较少,目前在国内外存在两种类型的接收机,第一种是利用软件实现的DRM接收机,其主要通过运行安装在计算机终端上的DRM解码软件,实现信号的接收、采样、OFDM解调、信号恢复、信道解码和信源解码操作;第二种是基于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的DRM接收机,DSP硬件上设置有DRM解码软件,通过在DSP硬件上运行DRM解码软件来实现DRM广播的接收。这两种DRM接收机虽然实现了DRM广播的接收,但这两种DRM接收机体积都比较大,功耗较高,价格也非常昂贵,而且不能实现移动接收,市场上急需专用解码芯片来降低整个DRM接收机的成本和功耗。
在DRM接收机中,OFDM解调在信道解码和信源解码之前进行,因此OFDM解调的精度直接影响整个DRM接收机的精度,而且低功耗、低成本的进行OFDM解调能够降低整个系统的功耗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DRM接收机的低功耗、高精度、低成本的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解调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29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