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连接的圆柱形插针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2850.9 | 申请日: | 2008-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0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虞寅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虞寅达 |
主分类号: | H01R43/16 | 分类号: | H01R43/1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志萍 |
地址: | 315300浙江省慈溪***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连接 圆柱形 制作方法 | ||
1.一种用于电连接的圆柱形插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选料:选择宽21~25mm,厚0.4~0.8mm的铜带(6),并置于送料器(5)上;
b、冲压拉深:将铜带(6)由送料器(5)送至拉深级进模(3)上连续数次续级拉深,至符合规格的圆筒形半成品插针(1′);
c、尾部切平:将符合规格的圆筒形半成品插针(1′)的尾部切平;
d、车床上挤压成形:将尾部切平的圆筒形半成品插针(1′)横向夹置于转速为5000~6000转/分的自动车床(7)的夹头上,并通过与半成品插针(1′)为同心轴设置且可横向滑动的缩管套头(9)而挤压半成品插针(1′)的端部,而使半成品插针(1′)的端部挤压而缩形,然后将挤压缩管套头(9)退出,换成与半成品插针(1′)为同心轴设置且可横向滑动的圆锥形顶针(91)插入半成品插针(1′)的端部孔中,使半成品插针(1′)的端部扩孔翻边,当半成品插针(1′)的端部扩孔翻边而达到规定的尺寸后退出顶针,同时,设置于机床(7)上并可上下移动的刀头(71)纵向挤压半成品插针(1′),而在半成品插针(1′)中部相应位置产生一道缩径的环形凹圈(14),然后,再将半成品插针(1′)移至钻孔机上打孔(15)而达到成品的插针(1),所述缩管套头(9)为合金钢套。
2.根据权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次拉深的次数为六次拉深,第一次在料带上冲下一个直径为20~25mm圆筒形坯料,并拉深成直径为12~16mm、高度为6~8mm的筒形工件,成形后由机械手(4)将工件送入下一工位;第二次拉深成直径为10~13mm、高度为10~12mm的圆筒形工件;第三次拉深成直径8.2~10.2mm、高度为14~16mm的圆筒形工件;第四次拉深成直径6~8mm、高度为20~23mm的圆筒形工件;第五次拉深成直径5~7mm、高度为27~29mm的圆筒形工件;第六次拉深成直径4~5mm、高度为28~36mm的圆筒形半成品插针(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次拉深的次数为六次拉深,第一次在料带上冲下一个直径为19~21mm圆筒形坯料,并拉深成直径为11~13mm、高度为6~8mm的筒形工件,成形后由机械手(4)将工件送入下一工位;第二次拉深成直径为9~11mm、高度为10~12mm的圆筒形工件;第三次拉深成直径7~9mm、高度为15.5~17.5mm的圆筒形工件;第四次拉深成直径5.5~7.5mm、高度为20.5~22.5mm的圆筒形工件;第五次拉深成直径4.2~6.2mm、高度为26.5~28.5mm的圆筒形工件;第六次拉深成直径3.5~4.5mm、高度为30.5~32.5mm的圆筒形半成品插针(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91)为合金钢制成的顶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71)为合金钢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虞寅达,未经虞寅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285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自动循环干燥机
- 下一篇:汽车电动后尾门的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