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形纳米银粉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6690.9 | 申请日: | 200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4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史晓亮;王盛;段兴龙;赵晓峰;张文俊;杨华;章桥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0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形 纳米 银粉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形纳米银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原子序数47,原子量107.9,外围电子排布4d105s1,位于第五周期IB族。原子半径144.4皮米,Ag半径126皮米,第一电离能735kJ/mol,电负性1.9。有良好延展性和传热导电性。密度10.5g/cm3,熔点961.93℃,沸点2213℃。化学性质稳定,不跟氧气和水反应,不与盐酸、稀硫酸和强碱反应。能溶于硝酸或热浓硫酸。在有空气和氧存在时溶于氰化钾溶液,能跟硫或硫化氢反应。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纳米颗粒的特殊性质已经逐渐为人们所了解。纳米银粉具有粒度小、很高的表面活性、表面能、催化性能、导电导热性能以及抗菌杀菌活性、熔点低、烧结性能好等优点,在催化剂材料、电子陶瓷材料、防静电材料、低温超导材料、电子浆料、生物传感器材料以及无机抗菌剂、除臭及吸收部分紫外线的功能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外对于纳米银粉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报道,主要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气相蒸发凝集法、电子束蒸发、溅射法、X-ray射线诱导、热等离子、溶胶-凝胶、微波等离子法、机械研磨法、激光高温燃烧法、化学气相沉积法、高分子保护化学还原法、电解法、熔体雾化法、液相化学或固相化学还原法等。(1.楚广,杨天足,刘伟锋等。纳米银粉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贵金属,2006,27(1):57-63;2.H.H.Nersisyan,J.H.Lee,H.T.Son,etal.Mater Res Bull 38(2003)949;3.N.H.H.Abu Bakar,J.Ismail,et al.Mater ChemPhys 104(2007)276;4.N.Singh,P.K.Khanna.Mater Chem Phys 104(2007)367;5.A.L.Pickering,G.J.T.Cooper,D.L.Long,et al.Polyhedron 23(2004)2075;6.Z.Q.Niu,F.Yan.Vib Spectrosc 43(2007)415;7.S.Remita,P.Fontaine,E.Lacaze,et al.NuclInstrum Meth B 263(2007)436;8.S.P.Wu,S.Y.Meng.Mater Chem Phys 89(2005)423;9.A.I.Korchagin,N.K.Kuksanov,A.V.Lavrukhin,et al.Vacuum 77(2005)485;10.J.L.H Chau,M.K.Hsu,C.C.Hsieh,et al.Mater Lett 59(2005)905;11.R.Li,D.J.Kim,K.Yu,et al.J Mater Process Tech 137(2003)55-59.等。)通过这些方法已经能够制备出球形、片状、树枝状等多种形状的纳米银粉。
同时,也有采用化学还原法、喷雾热解方法制备超细银粉或复合银粉的报道。
(1)超细球形银粉的制备方法
一种超细球形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硝酸银溶液、还原剂,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调整硝酸银溶液的浓度;调节硝酸银溶液的pH值到1-7;制备还原剂混合溶液;将还原剂混合溶液调整至与硝酸银溶液相近温度后,在搅拌条件下将还原剂混合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进行反应;用去离子水洗涤反应后的沉淀物,再用无水乙醇洗涤1-2次;在50-80℃真空下烘干,就可得0.3-3.0μm的不同粒径的球形银粉。(刘秉宁,张文华,李海彪,马淑珍。超细球形银粉的制备方法,公开号:CN1387968,申请日:2001年5月26);
(2)以分析纯硝酸银为实验原料,未进一步提纯,采用去离子水配制成溶液。采用立式喷雾热分解实验装置,制备了球星超细银粉末。(刘志宏,刘智勇,李启厚,吴厚平,张多默。喷雾热分解法制备超细银粉及其形貌控制。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17(1):149-155);
(3)分别以硝酸银、硝酸银和硝酸镍混合溶液为原料,采用喷雾热解技术制备了超细银粉和银镍复合粉末。(S.Y.Yang,S.G.Kim.Characterization of silver and silver/nickelcomposite particles prepared by spray pyrolysis.Powder Technology 146(2004)185-19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66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微拼接的存储器访问的存储器控制器接口
- 下一篇:用于重型车辆的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