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毛叶山桐子油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6335.1 | 申请日: | 2008-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1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宋航;杜开峰;汪全义;张义文;刘长根;肖本伟;肖乙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国政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7/12 | 分类号: | C07C57/12;C07C5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930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毛叶山 桐子 制备 共轭 油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食品及饲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毛叶山桐子油为原料生产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约有低质地、荒坡、滩涂等40亿亩,如果充分利用,种植一些高产、经济价值高的经济作物,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耕地资源相对紧张的局面。毛叶山桐子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品种,具有分布广泛,对土壤、气候等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的特点。可以用来代替良田作物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不占耕地面积,能够真正做到“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传统行业争利,扩大新资源”。其产物亚油酸,作为大宗商品,工业附加值高,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开发潜力。
亚油酸是生产共轭亚油酸的原材料,目前共轭亚油酸的研究都集中在红花油、玉米油、棉油、豆油及葵花油等蔬菜油。要大量获取这些原材料,需要占用大量宝贵耕地,生产成本也比较高。因此,选择何种合适的、低成本的植物油脂资源来积极发展和生产共轭亚油酸,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毛叶山桐子产果期长达四、五十年,并且果实含油率高,单株产油五、六十斤,尤其是其油质富含亚油酸,高达68~80%,是豆油含量的两倍以上,可以与红花油媲美,但是综合成本远远低于红花油,是一种理想的油料作物,尤其适合用来生产高附加值的共轭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是一系列含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脂肪酸的总称,大量研究表明共轭亚油酸具有抗肿瘤、抑制脂肪沉积、提高免疫力、防止动脉硬化、抗糖尿病及促进生长等治疗保健作用。随着对共轭亚油酸认识的深入,对其需求也逐年增加,开发高纯度、低成本的共轭亚油酸具有重要的意义。
共轭亚油酸的制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提取高纯度亚油酸。毛叶山桐子虽然亚油酸含量高,但是涉及到生产共轭亚油酸,还需要进一步纯化。尿素包合法是分离提纯脂肪酸的一种常用的工艺,该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溶剂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是大规模富集不饱和脂肪酸的可行方法之一。
2.将亚油酸通过化学或生物异构化。生物异构法生产共轭亚油酸,包括酶法及微生物发酵法,产品单一、纯度高,方法较先进,但目前尚很难实现工业化应用。,目前广泛采用的仍是化学异构化方法,其中以碱催化异构化法为主。
本专利针对毛叶山桐子油为原料,探索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亚油酸提取、纯化及碱催化生产共轭亚油酸的新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毛叶山桐子油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毛叶山桐子油制备共轭亚油酸,具有较高的共轭亚油酸收率及样品纯度,对设备要求低,工艺可操作强,成本低廉,适合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该方案主要包括毛油脱胶、混合脂肪酸酸制备、亚油酸分离提取及碱法制备共轭亚油酸。其特征在于:
1.利用酸脱胶法去除毛油中的磷脂,毛油中含有一部分非水化磷脂,在强酸条件下,可以解离成水化磷脂,转入水相中,从而将其从毛油中脱除;
2.在氮气保护下,将脱胶油、适量的碱及低沸点醇的水溶液混合,高温回流,用有机溶剂萃取未皂化的脂肪酸甘油酯,得到完全皂化的混合脂肪酸盐,随后用适量的稀酸溶液处理,有机溶剂萃取,脱溶剂后得到混合脂肪酸;
3.将混合脂肪酸通过尿素包合法提取亚油酸,用低沸点醇水溶液与适量尿素在一定温度下混合,加入定量的混合脂肪酸,高温回流一段时间后,冷却结晶、过滤,酸化,并用有机溶剂萃取,然后分别回收有机溶剂及无机相中的醇和尿素,得到高纯亚油酸;
4.在氮气保护下,将一定量的亚油酸、碱及高沸点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回流。待共轭化完全后,将产物酸化、萃取、干燥等处理,得到共轭亚油酸。
上述干燥处理所用的干燥剂可以是分子筛、无水硫酸钠、无水硫酸镁;上述萃取处理所用的有机溶剂可以是石油醚、正庚烷、正己烷、乙醚、丙酮;上述处理过程中所用的高沸点溶剂可以是乙二醇、丙三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低沸点醇可以是甲醇、乙醇、丙醇;碱可以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酸包括硫酸、盐酸、磷酸、柠檬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国政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国政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63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