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RM1基因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3101.1 | 申请日: | 200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7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健;滕小梅;韩泽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履忠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rm1 基因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因,尤其涉及一种PRM1基因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大结肠癌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占全国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五位。且大结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我国每年约有13万人新发大结肠癌,发病率的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达到年均4%,目前大结肠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寻找有效的免疫治疗靶点十分重要(S Zheng,SR Cai.Colorectal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study inchina.The Chinese-German J Clinical Oncology,2003,2:72-75)。
肿瘤-睾丸(cancer-testis,CT)基因可在多种组织来源的肿瘤中表达,但在人类正常组织中仅限于睾丸的生殖细胞中表达。因为生殖细胞不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子,并且体内存在血-睾屏障,所以睾丸组织表达的CT抗原不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而表达于肿瘤组织的CT抗原,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因此这类抗原又被视为具有肿瘤特异性。利用这一特性,发现与肿瘤相关的特异性CT基因,可促进抗原特异性肿瘤疫苗的发展,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机遇(ELke J,Dirk J,Knuth Alexander.Clinicalcancer vaccine trials.Curr Opin Immunol,2002,14(2):178-182)。
PRM1(Protamine 1)基因,又称为精蛋白P1,定位于染色体16p13.2上,全长为426个碱基,含有2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编码一个含有50个氨基酸的核蛋白(Choudhary,S.K.;Wykes.A haploid expressed gene cluster exists as a singlechromatin domain in human sperm.J.Biol.Chem,1995,270:8755-8762),即精蛋白P1。精蛋白是精子细胞核内DNA结合的主要蛋白(Cho.C,Willis.Haploinsufficiency of protamine-1 or-2 causes infertility in mice.Nature Genet,2001,28:82-86)。人类精蛋白基因族包括三个紧密调节的基因,PRM1、PRM2和TNP2,在精子形成过程中,三个基因的产物能够重新包装父系基因组形成有功能的配子(Martins RP,Krawetz SA.Nuclear organization of the protamine locus.SocReprod Fertil Suppl,2007,64:1-12)。在精子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PRM1被认为与男性的不育有很重要的关系(Ravel C,Chantot-Bastaraud S.Mutations in the protamine 1 gene associated with male infertility.Mol HumReprod,2007,13(7):461-464)。
人PRM1基因是CT抗原家族的成员之一,关于PRM1基因与结肠癌的关系尚不清楚,也未见文献报道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PRM1基因的应用,该PRM1基因可作为结肠癌诊断的标记分子,提高了结肠癌诊断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PRM1基因在制备诊断结肠癌的产品中的应用。
所述诊断结肠癌的产品包括:用RT-PCR、实时定量PCR或免疫检测诊断结肠癌的产品。
在本发明中,所述用RT-PCR诊断结肠癌的产品至少包括一对特异扩增PRM1基因的引物。
所述用实时定量PCR诊断结肠癌的产品至少包括一对特异扩增PRM1基因的引物。
所述用免疫检测诊断结肠癌的产品包括:与PRM1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包括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未经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31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切削黄铜
- 下一篇:木质纤维原料生产乙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