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汽车零部件疲劳测试的仿真测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1647.3 | 申请日: | 200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0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华小龙;孙勤;李明;华建强;夏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零部件 疲劳 测试 仿真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疲劳测试的仿真测试系统,通过模拟各种仿真动作来测试汽车零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工控机、与所述的工控机通过PCI总线连接的总线接口卡、伺服控制卡和采样板卡,还包括与所述的总线接口卡相连的机器人,与所述的伺服控制卡相连的伺服电机,与所述的采样板卡相连的气缸和采样机构,其中:
所述的工控机上安装有PCI控制卡;
所述的总线接口卡接受来自工控机的通过PCI总线发布的命令,并且将机器人的状态通过PCI总线反馈给工控机;
所述的伺服控制卡实现伺服电机的控制,用来旋转管柱和钥匙;
所述的采样板卡采集来自采样机构的信号,并且控制气缸的运行;
所述的机器人模拟仿真各种动作来测试汽车零件;
所述的伺服电机实现汽车零部件的控制;
所述的气缸通过调节气缸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来控制气缸的输出力;
所述的采样机构采集机器人、伺服电机以及气缸的各个模拟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零部件疲劳测试的仿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样机构包括拉压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以及六维传感器,其中:
所述的拉压力传感器检测气缸以及机器人动作产生的力;
所述的扭矩传感器采集伺服电机和机器人旋转动作时产生的扭矩;
所述的六维传感器检测机器人动作时的三个方向的力和扭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汽车零部件疲劳测试的仿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样板卡包括数据采集卡、A/D卡以及I/O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零部件疲劳测试的仿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控机上运行labview软件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零部件疲劳测试的仿真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伺服控制卡控制伺服电机的方式包括角度控制和扭矩控制。
6.一种用权利要求1的用于汽车零部件疲劳测试的仿真测试系统实现的 加力控制方法,根据测试要求控制目标值力,在设定的型变内加力,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设置所需的加力数值L;
步骤S2,设置加力的最大位移Y;
步骤S3,设置加力循环的次数n;
步骤S4,控制机器人按照加力的方向进行移动;
步骤S5,判断检测到的加力的最大位移是否小于或等于步骤S2中设置的加力最大位移Y,
若是,即测量的加力的最大位移小于或等于步骤S2中设置的加力最大位移Y,则进入步骤S6;
若否,即测量的加力的最大位移大于步骤S2中设置的加力最大位移Y,则测试结果为没有通过测试,直接进入步骤S8;
步骤S6,判断力传感器采样的数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步骤S1中所设置的加力数值L,
若是,即传感器采样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步骤S1中所设置的加力数值L,则进入步骤S7;
若否,即传感器采样的数值小于步骤S1中所设置的加力数值L,则返回步骤S4;
步骤S7,判断是否完成一次加力,即判断加力循环次数n减1是否等于0,
若是,即完成一次加力,则进入步骤S8;
如否,即未完成一次加力,则进入步骤S71;
步骤S71,进行其他测试动作,然后返回步骤S4;
步骤S8,结束测试。
7.一种用权利要求1的用于汽车零部件疲劳测试的仿真测试系统实现的位置控制方法,通过测试扭矩来进行测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设置旋转角度∝;
步骤S2’,设置旋转过程中的最大扭矩Y’;
步骤S3’,设置加力循环次数n;
步骤S4’,控制机器人进行旋转操作;
步骤S5’,判断检测旋转的扭矩是否小于或者等于步骤S2’中设置的最大扭矩Y’,
若是,即检测到的旋转的扭矩小于或者等于步骤S2’中设置的最大扭矩Y’,则进入步骤S6;
若否,即检测到的旋转的扭矩大于步骤S2’中设置的最大扭矩Y’,则测试结果为没有通过测试,直接进入步骤S7’;
步骤S6’,判断是否完成一次测试,即判断加力循环次数n减1是否等于0,
若是,即完成一次加力,则进入步骤S7’;
如否,即未完成一次加力,则进入步骤S61’;
步骤S61’,进行其他测试动作,然后返回步骤S4’;
步骤S7’,结束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164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去除板带表面氧化皮的装置
- 下一篇:带电悬式绝缘子电动清扫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