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系统及其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2453.7 | 申请日: | 200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6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朱修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7 | 分类号: | G02F1/157;G02F1/163;G02F1/153;G09G3/38;G09G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白璧华 |
地址: | 200233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系统 及其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系统及其驱动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背光可调的液晶显示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是利用加在液晶分子上电场强度的变化,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透光的强弱来显示图像。目前,液晶显示器由于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厚度薄等特点,已广泛地被用在各种大中小尺寸的终端显示设备中。一般来讲,一块完整的液晶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由电路驱动模块11、背光模块12、偏光片13、TFT(薄膜晶体管)下基板14和CF(彩色滤光板)上基板15以及由两块基板组成的盒中填充的液晶分子层16构成。
背光模块在液晶显示面板中起到提供背光源的作用,通常由CCFL(冷阴极荧光灯)或LED(发光二极管)背光源构成。由于液晶显示面板光漏的缘故,通常对比度约为103量级或以下。为了提高对比度、消除动态模糊和提高色深,对背光源进行动态调节已成为提高液晶面板显示影像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对背光源进行动态调节的方法通常通过分时段、区域的方式对CCFL或LED背光源进行动态开关控制,实现动态对比度和扫描背光等目的。但上述方法需要对目前常用的非动态调节的背光模块进行结构上的大幅度改进,因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对目前的背光模块构造进行改变即可实现背光可调的液晶显示系统。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对目前的背光模块构造进行改变即可实现背光可调的液晶显示系统驱动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系统,包括电路驱动模块、背光模块、下偏光片、上偏光片,其中所述下偏光片和背光模块之间设置有一层电致变色装置,所述电致变色装置包括多个包含透明色的电致变色单元和电致变色驱动模块;所述电路驱动模块包括光学分析单元,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驱动模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系统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液晶显示系统包括光学分析单元和电致变色装置,所述电致变色装置包括多个包含透明色的电致变色单元和电致变色驱动模块,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通过光学分析单元对时序控制器的信号进行亮度和色深分析,给出当前需要动态调节的行列坐标至电致变色驱动模块模块;
(b)所述电致变色驱动模块模块根据行列坐标找到相应的区域电致变色单元,实现分区域控制;
(c)所述电致变色驱动模块模块在一帧显示时间内,输出电压变化信号至相应的区域电致变色单元;
(d)所述电致变色单元根据输入电压的变化发生透明色和其它色的可逆转变。
上述电致变色单元可以为电致变色玻璃单元。
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包括两透明玻璃基板,所述两透明玻璃基板间依次包括下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金属锂电极、锂离子液体电解质、MoO3氧化物薄膜和上氧化铟锡导电薄膜。
所述金属锂电极的面积为所述下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面积的十分之一。
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单元,垂直块状地依次放置在所述下偏光片和背光模块之间。
基于上述构思,本发明的液晶显示系统及其驱动方法由于在背光模块和下偏光片之间设置有电致变色装置,不需要对目前不具有动态背光功能的背光模块构造进行改变,就可以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动态背光,降低了对背光模块直接进行结构改造的技术升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2:应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背光可调液晶显示系统示意图;
图4:电致变色单元的内部构造原理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单个区域电致变色单元的构造示意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装置构造示意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显示系统的背光调节流程框图;
图中:
11电路驱动模块; 12背光模块; 13a上偏光片; 13b下偏光片
14TFT(薄膜晶体管)下基板;15CF(彩色滤光片)上基板;
16液晶分子层;
21电致变色单元; 31透明玻璃基板; 32透明导电薄膜;
33金属氧化物薄膜; 34透明液体电解质;
41下ITO导电薄膜; 42金属锂电极; 43锂离子液体电解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24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