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吸附剂载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8497.2 | 申请日: | 200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7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董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26 | 分类号: | C08J9/26;C08J3/24;C08L1/00;C08K3/32;C08K5/1515;C08L51/02;C08K5/07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纪绍梅 |
地址: | 519080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吸附剂 载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吸附剂载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素可以用作医用吸附剂的载体,但由于制备方法的限制,传统的纤维素吸附剂载体存在三个主要缺陷:一是多为粉状、纤维状或无定形的微粒状,装柱后水力学特性不好,易造成床层流速度减慢,柱压增高;二是没有大孔结构,造成溶液传质速度慢,大分子物质难向孔内扩散;三是机械性能较差,强度低,不能承受高流速及中高压的要求。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虽已找到多种改进的方法,但只能克服上述第一种缺陷或第二种缺陷,仍无法克服第三种缺陷,因此目前的纤维素吸附剂载体不能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血液净化领域。
为了提高作为载体的球形纤维素颗粒的强度,CN 1981924A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超大孔耐中压球形纤维素颗粒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在纤维素颗粒的后处理过程中,使用化学试剂进行交联。但因为后处理程序中一般需要使用强酸、强碱,尤其是强碱对纤维素的降解很严重,加之反应过程中还存在其他副反应,因此交联的程度不理想。加之,在制备球形纤维素颗粒时外表面或内部已经有裂缝,因此得到的纤维素颗粒的强度还不理想,无法承受较高流速的压力,容易破碎形成微粒,只能用于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过程,仍不能用于血液净化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医用吸附剂载体的制备方法,可获得机械性能更为优异、高压(8-13bar)下仍可保持高流速的医用交联多孔纤维素吸附剂载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之一为:一种医用吸附剂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纤维素溶液;
B.制备交联球形纤维素颗粒:
向纤维素溶液中加入致孔剂、交联剂,分散均匀,然后将纤维素溶液加入到含表面活性剂的分散剂中,然后升高温度使交联剂与纤维素溶液发生交联反应,制得含有致孔剂的交联球形纤维素颗粒;
C.后处理:
用可以溶解致孔剂的溶剂处理交联球形纤维素颗粒,将致孔剂去除,得到医用吸附剂载体。
其中,
A步骤中的纤维素溶液是通过将棉花、纸浆、纤维素酯、再生纤维素溶解在溶剂中制得,所述溶剂选自叔胺氧化物、卤化烃类、内酰胺中的任一种或它们中任意几种的混合物;
B步骤中的交联剂选自三偏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环氧氯丙烷、二环氧丁烷、二环氧丙醚、二醇缩水甘油醚、二氯丙醇、二溴丙醇、环硫氯丙烷、1,3-二氯-2-丙醇、二异氰酸酯中的任一种或它们中任意几种的混合物;
B步骤中的分散剂与A步骤中的溶剂不混溶;
B步骤中的致孔剂与A步骤中的溶剂不发生反应;
所述B步骤中的致孔剂与B步骤中的分散剂不混溶,且在交联反应过程中是惰性的。
为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用吸附剂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纤维素溶液;
B.制备交联球形纤维素颗粒:
向纤维素溶液中加入致孔剂、交联剂,分散均匀,然后将纤维素溶液加入到含表面活性剂的分散剂中,然后升高温度使交联剂与纤维素溶液发生交联反应,制得含有致孔剂的交联球形纤维素颗粒;
C.后处理:
用可以溶解致孔剂的溶剂处理交联球形纤维素颗粒,将致孔剂去除,得到医用吸附剂载体;
其中,
A步骤中的纤维素溶液为纤维素粘胶液;
B步骤中的交联剂选自三偏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环氧氯丙烷、二环氧丁烷、二环氧丙醚、二醇缩水甘油醚、二氯丙醇、二溴丙醇、环硫氯丙烷、1,3-二氯-2-丙醇中的一种或其中任意两种的混合物;
B步骤中的分散剂选自液蜡、真空泵油、变压器油、氯苯、四氯化碳、环己烷、三氯甲烷、聚烷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者是其中的两种的混合物;
B步骤中的致孔剂选自聚乙二醇、聚氧乙烯、聚乙烯醇或聚丙二醇中的一种,或粒径为40-3500nm的碳酸钠、粒径为40-3500nm的氧化锌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84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