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第四代头孢菌素、制备方法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2883.0 | 申请日: | 200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3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华;杨阳;任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501/46 | 分类号: | C07D501/46;A61K31/546;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98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第四 头孢菌素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第四代头孢菌素、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背景
第四代头孢菌素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发的头孢菌素,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其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更稳定。属于此代的有:头孢匹罗(Cefpirome),头孢吡肟(Cefepime),头孢噻利(Cefoselis),头孢唑兰(Cefozopran)等等。第四代头孢菌素是从第三代头孢菌素发展而来,但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又有明显区别的新一代头孢菌素。它在化学结构上的特征为在7位连有2-氨基噻唑-α-甲氧亚氨基乙酰基侧链和3位存在的季铵基团。其季铵基团与分子中羧基形成内盐,具有较低β-内酰胺酶亲和性与诱导性,可通过革兰阴性菌外膜孔道迅速扩散到细菌间质并维持高浓度,对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强。因此其抗菌活性更强,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并且对β-内酰胺酶(尤其是超广谱质粒酶和染色体酶)稳定,穿透力强(尤启东,药物化学,2004,化学工业出版社)。目前已上市的第四代头孢菌素结构式如下:
头孢菌素自问世以来,不断地更新换代,当前对其结构进行改造的部位,主要集中在3-位和7-位上。保留3-位正电荷可增加对细胞的穿透性,对7-位取代基进行结构修饰,可拓宽抗菌谱,并提高抗菌活性,基于此,本发明在7-位侧链噻唑环的2-位氨基上引入取代基,设计合成了新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测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第四代头孢菌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类新的第四代头孢菌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化合物在抗菌中的应用。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结构式如I的新化合物:
其中
R代表取代的或无取代的杂环、芳环或芳烷基,取代基可以是: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素、氰基、三氟甲基、甲硫基、硝基、氨基、羟基、羧基、酯基。
Z+是任选取代的、含有阳离子和N原子的杂环基团。
n为0-5。
优选的本发明的化合物:
R代表取代的或无取代的芳环,取代基可以是: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素、氰基、三氟甲基、甲硫基、硝基、氨基、羟基、羧基、酯基;
Z+是饱和或不饱和的、单环或稠合环的、含有至少一个或更多个N原子的下式的季铵基团:
n为0-5。
更优选的本发明的化合物:
R代表3-氯苯基、2,3-二氯苯基、2-甲氧基苯基;
Z+是下式中任何一个杂环基团:
n为1-3。
根据本发明,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通式(I)化合物与下列酸形成的盐:盐酸、氢溴酸、氢碘酸、硝酸、磷酸、硫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乳酸、富马酸、马来酸、琥珀酸、柠檬酸、酒石酸、甲磺酸、丙酮酸、苹果酸、苯甲酸、苯磺酸或对甲苯磺酸。其中优选的药用盐是通式(I)化合物的硫酸盐。
本发明部分优选的化合物如下:
1-[[(6R,7R)-7-[[(Z)-2-[2-[2-[4-(3-氯苯基)哌嗪-1-基]乙酰氨基]噻唑-4-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4.2.0]辛-2-烯-3-基]甲基]-1-甲基吡咯烷内鎓盐硫酸盐(I1);
1-[[(6R,7R)-7-[[(Z)-2-[2-[2-[4-(2,3-二氯苯基)哌嗪-1-基]乙酰氨基]噻唑-4-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4.2.0]辛-2-烯-3-基]甲基]-1-甲基吡咯烷内鎓盐硫酸盐(I2);
1-[[(6R,7R)-7-[[(Z)-2-[2-[2-[4-(2-甲氧基苯基)哌嗪-1-基]乙酰氨基]噻唑-4-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4.2.0]辛-2-烯-3-基]甲基]-1-甲基吡咯烷内鎓盐硫酸盐(I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28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