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第四代头孢菌素、制备方法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2883.0 | 申请日: | 200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3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华;杨阳;任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501/46 | 分类号: | C07D501/46;A61K31/546;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98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第四 头孢菌素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通式(Ⅰ)的化合物或其药用盐:
其中
R代表3-氯苯基、2,3-二氯苯基、2-甲氧基苯基,
Z+是下式中任何一个杂环基团:
n为1。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药用盐包括通式(Ⅰ)化合物与下列酸形成盐:盐酸、氢溴酸、氢碘酸、硝酸、磷酸、硫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乳酸、富马酸、马来酸、琥珀酸、柠檬酸、酒石酸、甲磺酸、丙酮酸、苹果酸、苯甲酸、苯磺酸或对甲苯磺酸。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或其药用盐包括:
1-[[(6R,7R)-7-[[(Z)-2-[2-[2-[4-(3-氯苯基)哌嗪-1-基]乙酰氨基]噻唑-4-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4.2.0]辛-2-烯-3-基]甲基]-1-甲基吡咯烷内鎓盐或其药用盐;
1-[[(6R,7R)-7-[[(Z)-2-[2-[2-[4-(2,3-二氯苯基)哌嗪-1-基]乙酰氨基]噻唑-4-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4.2.0]辛-2-烯-3-基]甲基]-1-甲基吡咯烷内鎓盐或其药用盐;
1-[[(6R,7R)-7-[[(Z)-2-[2-[2-[4-(2-甲氧基苯基)哌嗪-1-基]乙酰氨基]噻唑-4-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4.2.0]辛-2-烯-3-基]甲基]-1-甲基吡咯烷内鎓盐或其药用盐;
1-[[(6R,7R)-7-[[(Z)-2-[2-[2-[4-(3-氯苯基)哌嗪-1-基]乙酰氨基]噻唑-4-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4.2.0]辛-2-烯-3-基]甲基]-6,7-二氢-5H-环戊烷并[b]吡啶内鎓盐或其药用盐;
1-[[(6R,7R)-7-[[(Z)-2-[2-[2-[4-(2,3-二氯苯基)哌嗪-1-基]乙酰氨基]噻唑-4-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4.2.0]辛-2-烯-3-基]甲基]-6,7-二氢-5H-环戊烷并[b]吡啶内鎓盐或其药用盐;
1-[[(6R,7R)-7-[[(Z)-2-[2-[2-[4-(2-甲氧基苯基)哌嗪-1-基]乙酰氨基]噻唑-4-基]-2-(甲氧亚氨 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4.2.0]辛-2-烯-3-基]甲基]-6,7-二氢-5H-环戊烷并[b]吡啶内鎓盐或其药用盐;
1-[[(6R,7R)-7-[[(Z)-2-[2-[2-[4-(3-氯苯基)哌嗪-1-基]乙酰氨基]噻唑-4-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4.2.0]辛-2-烯-3-基]甲基]-5,6,7,8-四氢喹啉内鎓盐或其药用盐;
1-[[(6R,7R)-7-[[(Z)-2-[2-[2-[4-(2,3-二氯苯基)哌嗪-1-基]乙酰氨基]噻唑-4-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4.2.0]辛-2-烯-3-基]甲基]-5,6,7,8-四氢喹啉内鎓盐或其药用盐;
1-[[(6R,7R)-7-[[(Z)-2-[2-[2-[4-(2-甲氧基苯基)哌嗪-1-基]乙酰氨基]噻唑-4-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2-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4.2.0]辛-2-烯-3-基]甲基]-5,6,7,8-四氢喹啉内鎓盐或其药用盐。
4.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式Ⅰb在三乙胺催化下,在DMF、H2O中与通式Ⅰa发生缩合反应、成盐,
其中R、Z+及n与权利要求1中定义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中间体Ⅰa的制备方法如下:
其中R、Z+及n与权利要求1中定义相同。
6.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Ⅰ)的化合物或其药用盐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288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