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椎弓根螺钉钉道局部点状固化方法及配套空心侧孔丝攻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7234.1 | 申请日: | 200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4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雷伟;刘达;吴子祥;杨彬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86 | 分类号: | A61B17/86;A61B17/7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3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椎弓根 螺钉 局部 固化 方法 配套 空心 侧孔丝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方案及配套器械,涉及脊柱内固定中提高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方法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椎弓根螺钉钉道局部点状固化方法及配套空心侧孔丝攻,用于避免由脊柱骨质疏松、翻修手术及术中二次置钉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螺钉松动,提高螺钉固定强度,减少临床失败风险。
背景技术
目前,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已经成为脊柱外科一项常规技术。椎弓根螺钉可以通过牵引、加压、旋转等方式三维矫治脊柱畸形和进行脊柱稳定重建。椎弓根螺钉固定稳定性的关键取决于能否获得足够的“骨质-螺钉”界面把持力,而且,这种把持力要持续到椎体间达到坚固的骨性融合为止。但在临床工作中,骨质疏松常导致椎弓根螺钉固定能力下降,螺钉松动脱出,从而导致手术失败。随着脊柱内固定手术的广泛开展,多种原因导致的术后翻修病例也越来越多。如何处理翻修时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下降的问题,也成为困扰脊柱外科医师的棘手问题。此外,由于术者操作技术不够熟练,难以达到首次植钉成功,术中常需将螺钉多次拧出后重新植入,这也使螺钉的把持力大幅下降。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螺钉设计的改进和钉道的强化两个方面。但是,增加螺钉直径有导致椎弓根崩裂引起椎弓根骨折的危险,应用长螺钉则可能破坏椎体前柱,可引起内脏及血管损伤。在强化钉道方面,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向钉道内填充骨水泥类材料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较多问题:1.填充式灌注骨水泥后,骨水泥类材料与螺钉全长之间紧密粘合,固化后螺钉取出极为困难,即使勉强旋出螺钉也会导致钉道周围大量的骨质缺损,甚至伤及椎弓根根部及神经组织,产生严重的并发症;2.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灌注式填充骨水泥会导致骨质和螺钉之间出现骨水泥夹层,形成“螺钉-骨水泥-骨质”的二次界面(图1所示),界面之间无生物性结合,难以达到术后长期稳定,最终必然会出现螺钉松动,临床应用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椎弓根螺钉钉道局部点状固化方法及配套空心侧孔丝攻,通过应用空心侧孔丝攻对椎弓根螺钉钉道周壁进行局部点状固化,在保证螺钉与骨质充分结合的同时,提高螺钉与骨质界面之间的力学强度,达到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目的,避免了因骨水泥完全包裹螺钉所带来的多种并发症,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失败发生率。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提出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椎弓根螺钉钉道局部点状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预先使用一个空心侧孔丝攻制备椎弓根螺钉钉道;
2)当确认钉道位置良好后,调制可硬化钉道周壁的骨水泥类生物材料;
3)用加压注射器逐渐将一定体积的骨水泥类生物材料推入空心侧孔丝攻内,使其由空心侧孔丝攻的侧孔流出;
4)在一定压力下,流出的骨水泥材料在侧孔周围骨质内以类球形分布,进而在螺纹齿槽内的骨质中形成骨水泥球体;
5)在骨水泥未凝固前,旋出空心侧孔丝攻;
6)待骨水泥球体完全硬化后,沿预先制备并经局部硬化处理的钉道,将相应直径的常规椎弓根螺钉拧入。
由于螺钉的把持力取决于螺钉螺纹与螺纹周围骨质之间的界面强度,因此,当螺纹齿槽内的骨质中形成骨水泥球体后,即可极大的提高界面力学强度,进而增加螺钉把持力,达到强化螺钉固定的目的。
上述方法涉及的一种空心侧孔丝攻,其特征在于,该空心侧孔丝攻由丝攻段、圆柱体、六方体和外螺纹段连成一体,且中央形成空腔,丝攻段的一端有尖端部,丝攻段的另一端与圆柱体相连,圆柱体的另一端与六方体连接,六方体与外螺纹段相连,在丝攻段的螺道上,从尖端部开始,顺螺道的旋转方向,每旋转一定角度,在螺纹道内依次打有和空腔相通的侧孔。
本发明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通过应用椎弓根螺钉钉道局部点状固化方法及配套空心侧孔丝攻对钉道周壁进行局部点状固化,在保证螺钉与骨质充分结合的同时,提高螺钉与骨质界面之间的力学强度,达到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目的;二是骨水泥在钉道周壁骨质中的点状分布避免了因骨水泥完全包裹螺钉所带来的二次界面及长期稳定性等问题,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手术失败发生率。同时,在不影响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同时,减少术后椎弓根螺钉取出对椎体和椎弓根骨质的破坏,降低螺钉取出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式钉道内灌注骨水泥的示意图;其中,(a)为制备钉道,(b)为取出丝攻,(c)为填充骨水泥,(d)为拧入螺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72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