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双膦酸化合物和维生素D包合物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10910.2 | 申请日: | 2008-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4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 发明(设计)人: | 何仲贵;毕薇;刘晓红;孙进;杨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药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1/662 | 分类号: | A61K31/662;A61K31/59;A61K47/48;A61K47/40;A61P19/10 |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宇彤 |
| 地址: | 110016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双膦 酸化 维生素 包合物 复合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确切地说它是涉及一种含有双膦酸盐、维生素D包合物的复合制剂,进一步涉及该制剂的使用与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双膦酸盐类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合物,20世纪7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副作用低,疗效确切,已逐渐取代雌激素类药物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此类药物为焦磷酸盐的耐酶同类物,焦磷酸盐正常时能抑制骨的矿化作用,焦磷酸盐中的P-O-P结构被P-C-P取代而成为双膦酸盐,变得更为稳定。双膦酸盐主要作用于破骨细胞,抑制骨的再吸收。还有一定的增加骨量的作用,不会引发高钙血症和激素样作用。
双膦酸盐中的代表药物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 Sodium),是第三代双膦酸盐产品,多用其三水合物。阿仑膦酸钠的血浆结合率约为80%,血清半衰期短,吸收后的药物大约20%~60%被骨组织摄取,骨中达峰时间约为用药后2小时,其余部分能迅速以原型的形式经肾消除。本品在骨内的半衰期较长,约为十年以上。但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很低,约为0.7%~1%。研究表明阿仑膦酸钠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较好,在pH6左右吸收最好。因此制成肠溶制剂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还能减少阿仑膦酸钠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阿仑膦酸钠的口服吸收是剂量依赖性的,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须加大阿仑膦酸钠的投药量。
维生素D(vitamin D)是一类抗佝偻病维生素的总称,目前至少有10种,都是甾醇的衍生物。其中天然维生素D有两种,一种是植物性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形成的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Ergocalciferol),另一种维生素D3(胆骨化醇,Colecalciferol)是动物和人的皮肤中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变成前维生素D3,后者在体温作用下转变成的。在皮肤中生成的维生素D3,进入循环中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随后转运到肝脏,在肝25-羟化酶作用下,维生素D3转变为25-羟维生素D3,25-羟维生素D3由肝经血循环入肾,在甲状旁腺激素(PTH)促进下,由1a-2羟化酶将其转变成1,25-羟基维生素D3,即活性或激素型维生素D。
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钙、磷的代谢并促进成骨作用。当体内的维生素D转化为1,25-二羟基维生素D后,可促进肠道粘膜合成钙结合蛋白,使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增加,同时1,25-二羟基维生素D可控制肾对磷的排出或重吸收,从而维持血浆中钙、磷的正常水平。维生素D还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的形成和促进钙在骨质中沉积成磷酸钙、碳酸钙等骨盐的作用,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形成。缺乏维生素D时,小肠对钙、磷吸收发生障碍,使血液中钙、磷下降。维生素D属于内源性物质,在合理剂量内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大剂量久用可引起维生素D过多症,表现为血钙过高、骨损坏,异位钙化和动脉硬化等症状。加拿大/美国膳食参考摄入量指南建议,51~70岁者维生素D的适宜摄入量为400IU/d,70岁以上者为600IU/d。
由于骨质疏松需要长期治疗,采用单一品种长期服用易产生副作用,将两种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可产生较好的效果。
服用双膦酸盐药物后几天到几周后,双膦酸盐的早期抑制骨重吸收的作用会使血中钙的浓度降低,导致低血钙症。这种低血钙症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在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身上表现尤其明显。治疗过程中新骨形成所需的钙须从食物或钙剂补充,而维生素D及其活性类似物可以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并提高血钙浓度,恰能对抗双膦酸盐的这种副作用。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在服用阿仑膦酸钠的同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和钙质是很有必要的。但双膦酸盐易与钙离子和其他二价阳离子络合而影响其吸收,导致生物利用度的降低,因此双膦酸盐与钙剂不宜同时服用。将阿仑膦酸钠与维生素D或其活性类似物制成复方制剂,可以缓解服用阿仑膦酸钠产生的副作用,还能促进钙的吸收,最大程度的防治骨质疏松症状,并能方便患者服用,毒副作用小。
维生素D不溶于水,略溶于植物油,对光、热不稳定,在空气中氧化和光化分解成前维生素D3、反式维生素D3、速甾醇和后维生素D3等多种产物后失去活性。由于维生素D水溶性和稳定性差,含有维生素D的制剂无法进行溶出度的考察,且不易保存。为改善维生素D在制剂制备中的不足,可以将维生素D与环糊精制成包合物,增加它的稳定性和溶解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09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