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01098.7 | 申请日: | 2008-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9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 发明(设计)人: | 小岛康敬;二本松英雄;名仓干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N2/62 | 分类号: | B60N2/62;B60N2/07;B60N2/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艳江;段斌 |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座椅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座垫的罩固定到框架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JP2000-309239A中公开了一种已知的用于车辆座椅的罩固定结构。在该罩固定结构中,罩构件设置在相对于座垫宽度方向配置在座垫各侧面处的骨架处。进一步地,由钢丝制成的罩钩接构件固定到罩构件以用于将罩钩住。这种结构简化了钩住罩端部的操作。
另一方面,在JP2001-197969A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罩固定结构,括弧形状的卷边形成在座垫的骨架的下端部处以用于将罩钩住。卷边使其上缝接有罩端部的保持器的固定简化了。
然而,在JP2000-309239A中,采用了由延伸到骨架下端部的罩钩接构件钩住罩的固定结构。在该结构中,罩等设置在骨架的下方。因此,该结构可能使防止干涉附近构件以及确保预定空间变得困难。进一步地,需要专用于钩住罩的附加部件(罩钩接构件)。为此原因,增加了部件的数量,并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
另一方面,在JP2001-197969A中,采用了通过将保持器固定到骨架下端部(卷边)来固定罩的固定结构。在该结构中,保持器等设置在骨架的下方。因此,与JP2000-309239A中所公开的固定结构相似,该结构可能使防止干涉附近构件以及确保预定空间变得困难。
需要一种座椅设备,其防止了在骨架下方干涉附近的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设备,其防止了在骨架下方干涉附近的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其具有供乘坐者就坐于其上的座垫,包括:衬垫,其形成就坐面;罩,其用于覆盖衬垫;框架,其在相对于座垫宽度方向的座垫各侧面处定位于衬垫的下方,并包括主体和孔,所述主体形成沿相对于座垫的竖直方向和纵向延伸的侧壁,并且所述孔形成在主体处;以及保持器,其附连到罩的端部并且保持在孔的周边部分处,用于将罩固定到框架。
根据上述结构,其上缝接有罩的端部的保持器固定到相对于座垫宽度方向设置在各侧面处的框架的孔的周边部分。
在上述结构中,为了固定罩,其上缝接有罩的端部的保持器固定到框架的孔的周边部分。因此,不必在框架侧面处提供专用于固定的附加部件,因此防止了增加部件数量。进一步地,保持器被固定以配合进框架的孔(周边部分)内。因而,保持器未设置在框架下方,因此避免了干涉附近构件并且确保了预定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孔的周边部分包括限定孔的内圆周边缘表面。
在上述结构中,周边部分是限定孔的内圆周边缘表面的周边壁。因此不必改变框架的形式,因而防止了增加工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周边部分由沿着孔的周边部分与框架一体地形成的加强部分构成。
在上述结构中,加强部分沿着孔的周边部分与框架一体地形成,因此提高了框架抵抗弯曲载荷的刚度。
附图说明
从下面参照了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会更清楚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的特征和特点,其中:
图1是图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II-II所剖得的截面图;
图3是图示出下托臂的立体图;
图4是图示出下托臂的截面图;
图5是图示出本发明的改型的截面图;以及
图6是图示出本发明的改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图示出安装在诸如汽车的车辆上的可供乘坐者坐于其上的座椅(用于车辆的座椅设备)。图2是沿图1中的线II-II所剖得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由相对于座椅宽度方向设置在座椅侧面处的各个下轨道11(图1中示出相对于座椅前部的左侧)所组成的一对下轨道11,相对于车辆底板(未示出)固定以沿车辆纵向延伸。设置成相对于座椅的宽度方向形成一对的上轨道12中的每一个,安装在相应的下轨道11上以沿车辆的纵向滑动。其中,车辆的纵向对应座椅的纵向,并且还对应座垫10的纵向,这将在下面的部分中进行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10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体传动装置
- 下一篇:射频前端电路、混频装置及将射频装置降频的转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