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内皮细胞表面抗原的肿瘤疫苗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52639.2 | 申请日: | 200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3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彼得·詹里耶维奇·卢克霍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彼得·詹里耶维奇·卢克霍夫 |
主分类号: | A61K38/00 | 分类号: | A61K38/00;A61K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磊 |
地址: | 俄罗斯*** | 国省代码: | 俄罗斯;R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内皮 细胞 表面抗原 肿瘤 疫苗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肿瘤免疫疫苗的制备,可应用于肿 瘤治疗以及预防其复发的药品。
背景技术
手术方法和化学疗法对肿瘤治疗的有限性,使得针对肿瘤患者的新治疗方 法的进一步开发变得迫切。现在,人们特别关注抗血管生成疗法,其原理是基 于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
肿瘤的发展有两个主要阶段:血管前期和血管期。在第一个阶段,肿瘤通 过扩散作用从病人血管中获得营养和氧气而生长,这使得肿瘤的生长被限制在 不足几个立方毫米的空间之内。接下来肿瘤的生长需要过渡至第二个阶段,这 个阶段为肿瘤血管化(tumor vascularisation)(Folkman J.,″What is evidence that tumors are angiogenesis dependent?″J.Natl.Cancer Inst.,1990,v.82,4-6)。血管的 出现极大地加强了肿瘤的营养,这导致肿瘤的快速生长,并增大了其转移的可 能性(Hanahan D.,Folkman J.″Patterns and emerging mechanisms of the angiogenic switch during tumorigenesis″.Cell,1996,v.86,353-364)。抗血管生成 物质的应用可预防肿瘤血管生长以及相应地抑制生长的第二阶段。
预防肿瘤生长,一个众所周知的方法是给患者接种疫苗以克服针对位于血 管内膜上内皮细胞(EC)的免疫耐受性。细胞和体液的细胞毒作用引起内皮细胞 的死亡,这阻碍了肿瘤血管的形成,并进而破坏了恶性细胞。已知有各种制备 这种疫苗的抗原的方法;和本发明最接近的是基于适当的内皮细胞抗原的疫 苗。
文献资料表明获得疫苗的方法是基于对异种内皮细胞的利用,即使用另一 生物物种的内皮细胞(Wei Y.,″Immunotherapy of tumors with xenogeneic endothelial cells as a vaccine″,Nature Medicine,2000,v.6,1160-1166)。这些疫苗 的缺点是异种抗原的存在以及实际上压载抗原(ballast antigens)的存在,这 可导致存在于后者和对内皮细胞特异反应性的抗原之间的免疫反应分裂。
从已知的基于异体抗原的疫苗来源来看,这种疫苗是由同一物种的其他生 物细胞产生的(如Scappaticci F.A.,Nolan G.P.,″Induction of anti-tumor immunity in mice using a syngeneic endothelial cell vaccine″Anticancer Res.,2003,v.23, 1165-1672,文章作者比较了内皮细胞疫苗的不同变种)。疫苗中异体抗原的出 现,也会降低对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免疫反应的强度及特异性。
最接近的类似物在Okaji Y.等的论文中有描述(“Vaccination with autologous endothelium inhibits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of colon cancer through autoimmunity”,Cancer Sci.,2004,v.95,1,85-90)。后一种方法应用了内皮细胞。 上述方法使用了自身内皮细胞,即从免疫后的机体中分离的细胞或来源于遗传 基因相同的机体的细胞(例如同系老鼠的细胞)。这样的疫苗可产生强度最高 和特异性最佳的免疫反应,这决定了其治疗效果。但是,所有的来源于整体的 细胞的疫苗都包含有大量的压载物质(ballast material),即胞浆蛋白、碳水化 合物和脂类。压载物(Ballast substances)可明显减少疫苗中抗原的量,而这 些抗原才是免疫系统的潜在的作用目标(胞内抗原不能影响免疫系统)。应该 注意到,一种已知的制备疫苗的方法不会引起对肿瘤血管中内皮细胞的特异性 免疫应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彼得·詹里耶维奇·卢克霍夫,未经彼得·詹里耶维奇·卢克霍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26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