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列式封装集成电路保护壳拆装专用钳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06060.1 | 申请日: | 2007-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54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范学江;晏效锋;吴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5B7/00 | 分类号: | B25B7/00;B25B7/04;B25B7/1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梁瑞林 |
地址: | 710065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列式 封装 集成电路 保护 拆装 专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保护壳内拆卸或者安装直列式封装集成电路 的专用工具。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直列式封装集成电路的引脚,每个直列式封装集成电路都 安装在一个保护壳内。保护壳是一个矩形框架,其中心有一个大于集成 电路本体轮廓的矩形孔,在该矩形孔的两侧是引脚搁板,在每个引脚搁 板上各有数量与集成电路单侧的引脚数相等的、位置对应的引脚槽。在 该矩形孔另外两侧的矩形框架两边各有一个压钩。当集成电路安装在保 护壳内时,其引脚分别位于引脚搁板上的引脚槽内,压钩压住集成电路 本体无引脚端的上表面。目前,从保护壳内拆装集成电路的方法是:用 镊子夹住一个压钩向外掰,同时从集成电路本体的下表面向上顶,将集 成电路本体的一端拆出,然后取出整个集成电路。安装时反向操作,先 装一端,再装另一端。其缺点是:容易将集成电路引脚碰弯甚至折断, 经常将保护壳损坏,工作效率低。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方便地进行拆装、而且确保集成 电路引脚和保护壳不受损伤的直列式封装集成电路保护壳拆装专用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直列式封装集成电路保护壳拆装专用钳,包 括一个由两个单钳体1、铰链轴2和弹簧3组成的涨簧钳,每个单钳体1 由前部的钳口、中部带有轴孔的铰链段和后部的钳柄组成,铰链轴2穿 在两个单钳体1的轴孔内,弹簧3位于铰链轴2后部、两个单钳体1的 铰链段或者钳柄的内侧面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单钳体1的钳口外 侧前端有一个直角台阶面4。
本发明的优点是:能方便地对直列式封装集成电路保护壳进行拆装, 确保集成电路引脚和保护壳不受损伤,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直列式封装集成电 路保护壳拆装专用钳,包括一个由两个单钳体1、铰链轴2和弹簧3组成 的涨簧钳,每个单钳体1由前部的钳口、中部带有轴孔的铰链段和后部 的钳柄组成,铰链轴2穿在两个单钳体1的轴孔内,弹簧3位于铰链轴2 后部、两个单钳体1的铰链段或者钳柄的内侧面之间;其特征在于,在 每个单钳体1的钳口外侧前端有一个直角台阶面4。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在一个单钳体1的铰链段、轴孔的前后 两侧各有一个左右贯通的螺纹孔,前调整螺钉5拧在轴孔前方的螺纹孔 内,后调整螺钉6拧在轴孔后方的螺纹孔内。前调整螺钉5顶在另一个 单钳体1铰链段轴孔前面的内侧面,确定了钳口的最小开口尺寸;后调 整螺钉6顶在另一个单钳体1铰链段轴孔后面的内侧面,确定了钳口的 最大开口尺寸。根据被装卸的集成电路的尺寸调整好前调整螺钉5和后 调整螺钉6的拧入深度,即可将钳口的最小开口尺寸和最大开口尺寸调 整为最佳值,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旋紧或者旋松前调整螺钉5,使钳口的最 小开口尺寸能插入保护壳矩形框架内壁之间。旋紧或者旋松后调整螺钉6 调整涨开量,达到捏下钳柄后钳口4进行拆装的尺寸。将钳口4置入直 列式封装集成电路保护壳压钩下,用手握持钳柄向内加力,此时钳口即 涨至所需拆装的位置,可方便地进行保护壳的拆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60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分析气体成分浓度的光谱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板材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