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缸内溢流碳化硅微粉分级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200309.0 | 申请日: | 200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64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佟俊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化宏信研磨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12 | 分类号: | B04C5/12;B04C5/081 |
代理公司: | 通化旺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134103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缸内 溢流 碳化硅 分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粉水力分级设备,即单缸内溢流碳化硅微粉分级设备。
背景技书
在已有技术中,细于63微米的磨料通常采用微粉水力分级设备生产。分级设备包括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的分级缸(或称分级桶),分级缸圆锥部分的锥度为40°-55°,圆柱部分的高度为300-900毫米,采用外溢流法分离,其缺点是:1、传统的微粉分级设备采用外溢流分流,分级缸的直径一般在1200-2000毫米之间,平衡度极难控制,分级中易出现偏流现象,影响分级精度,而且在外溢流槽有物料留存死角,容易出现超大颗粒。2、此类设备用水量较大。3、圆桶部分高度较低,形成层流时间短,水压如稍有波动,可能造成粒度相互混合,出现大颗粒。4、锥桶部分的锥角较大,料罐内有死角,粗、细料分布不均匀,易聚集,也影响分级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分级效果更好的单缸内溢流碳化硅微粉分级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单缸内溢流碳化硅微粉分级设备包括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的分级缸,分级缸内上部设有溢流斗(低于分级缸缸体的溢流口)。溢流斗优选为圆锥形溢流斗。
分级缸的圆柱形部分长度为2300-2600毫米,优选为2500毫米(¢1600毫米)。分级缸的圆锥形部分的圆锥角为13°-17°,优选为1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缸内增加了溢流斗,形成内溢流分级,因溢流斗的溢流口直径较小,平衡度易控制,使料浆能沿溢流口周围均匀流淌,从而保证了分级粒度,粒群集中,准确度高,不易出现大颗粒,同时粒度调整也方便,可随时按用户要求调整料度分布值。2、分级缸圆桶部分高度增到2300-2600毫米,层流分布稳定,分级精度高,粒群集中。3、分级缸锥桶部分锥度设定为13°-17°度。经过多次试验,锥度在此范围时料浆可以均匀分布,旋流速度快,缸内留料无死角。料缸底夹角小,调整流量后流速变化迅速,可以使料浆得到一定的冲力,使得粗细料均匀分布,而且由于角度小,料浆不易附着在缸壁上,无死角,使分级精度提高。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单缸内溢流碳化硅微粉分级设备包括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的分级缸1,分级缸1直径1600毫米。分级缸1内上部设有圆锥形溢流斗2。圆锥形溢流斗2的溢流口直径800毫米,高度为500毫米。溢流斗2的形状不限于此。
分级缸1的圆桶3(圆柱形部分)长度为2500毫米。因料浆在分级时,在分级设备圆锥体部分是处于旋转状向上旋流,以达到料浆充分混合,而到达圆柱体部分才开始依粒度不同出现层流,也就是真正的分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多次试验,高度在2500毫米时为最佳,即可保证各料层粒度最集中,又可保证分级时间最短。
分级缸1的锥桶4(圆锥形部分)的圆锥角α为15°。料缸底夹角小,调整流量后流速变化迅速,可以使料浆得到一定的冲力,使得粗细料均匀分布,而且由于角度小,料浆不易附着在缸壁上,无死角,使分级精度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化宏信研磨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化宏信研磨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03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帽檐能左右折叠的帽子
- 下一篇:气封式球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