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轮椅的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94049.0 | 申请日: | 200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47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5/10 | 分类号: | A61G5/10;A61G5/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轮椅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减震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电动轮椅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腿部肌肉受伤的人、双腿功能性退化的老人、肢体残障,或是慢性病患等无法以双腿独立行动者,可选择电动轮椅(Electric Wheelchair)作为日常生活中用以代步的辅助器具。
由于一般路面都具有高低起伏,颠簸不定等障碍的状况,例如阶梯,或突起或凹陷的路面等,因此,一电动轮椅最好具有跨越上述障碍的能力,并在跨越时能有效吸收因该等不平整路面所引起的震动,以增加乘坐时的舒适度。
如图1所示,公知的一电动轮椅的底盘设计,是采用所谓的“六连杆机构(Six-bar Linkage)”设计,并配合二弹簧对每一电动轮椅进行避震,该电动轮椅的底盘包含一框架单元1、一连动单元2、一车轮单元3、以及一动力单元4,该框架单元1具有一底框11、二分别自该底框11前缘两相反侧向上延伸的立柱12,及二分别连接该二立柱12并向后延伸的主杆13,该底框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二相对应的第一枢接点111,每一立柱12上设置有一第二枢接点121,每一主杆13上设置有一第三枢接点131。
该连动单元2具有二分设于该框架单元1的两相反侧的连杆组21(因视角关系,图1仅显示出一连杆组21),每一连杆组21具有一枢接于对应主杆13的第三枢接点131,并向前后延伸而形成一前接点216与一后接点217的上摇臂211、一枢接于对应立柱12的第二枢接点121并向前后延伸而形成一前接点218的下摇臂212、一枢接于该上摇臂211与下摇臂212的前接点216、218的前轮座杆213,一枢接于该底框11的第一枢接点111并向后延伸而形成一后接点219的底侧杆214,及一枢接于该上摇臂211与底侧杆214的后接点217、219的后侧杆215。另外,该连动单元2更具有二分别连接于该框架单元1与该二连杆组21的上摇臂211的第一弹簧22,以及二第二弹簧23,分别连接该二连杆组21的后侧杆215与该框架单元1的二主杆13。
该车轮单元3是枢接于该框架单元1与连动单元2,并具有一枢接于该连动单元2的驱动轮31。该动力单元4是用以驱动该车轮单元3转动,借此带动该电动轮椅移动。当该电动轮椅因行经不平整的路面时,利用该二连杆组21的底侧杆214与后侧杆215的设置态样,以降低因该二上、下摇臂211、212上下摆动所造成该框架单元1的二主杆13倾斜的程度,再借由该第一、第二弹簧22、23的弹性回复力来吸收车轮单元3与不平整路面接触时所产生的震动,使得乘坐者在乘坐时,不会感受到太大的摇晃及震动情况。
但是,虽然公知的电动轮椅的底盘已在避震方面有所设计,但是,用于减震的主要机构(该第一、第二弹簧22、23)是直接与该车架主体相连接,所以受力后的力量虽然部份已借由该等弹簧的弹性回复力所吸收,但是,该第一、第二弹簧22、23皆具有固设于该车架主体(框架单元1)的一端,因此该第一、第二弹簧22、23在受力后其大部份力量仍是需要由车架主体自行来吸收,因此乘坐者仍会感受到震动所带来的不适,所以公知的电动轮椅在避震性能上仍有许多可以进步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于减震的机构且并非直接连接于电动轮椅的车架上,进而更进一步地强化其震动吸收程度,并增加乘坐者的舒适度的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轮椅的减震装置,是连结于一电动轮椅的一车架及一连杆组上,并用于吸收该电动轮椅的一驱动轮组在作动时因地面不平整所产生的震动,该车架具有一枢轴,该连杆组具有一上摇臂及一后摇臂,该后摇臂具有一枢接于该上摇臂的枢接端,及一远离该枢接端的一第一枢接点,该电动轮椅的减震装置包含一驱动轮摇臂、一驱动轮固定座,及一回复件。
该驱动轮摇臂的其二端是分别连接于该车架的枢轴及该后摇臂的第一枢接点,该驱动轮摇臂在远离该枢轴的一端设有一第一连接部。
该驱动轮固定座是固定于该电动轮椅的驱动轮组上,该驱动轮固定座的一端是枢接于该车架的枢轴,并在远离该枢轴的一端设有一第二连接部。
该回复件是设于该驱动轮摇臂的第一连接部与该驱动轮固定座的第二连接部之间,进而用于吸收连接于该驱动轮固定座上的该驱动轮组所产生的震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40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