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产品移动式真空预冷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83947.6 | 申请日: | 2007-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38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 发明(设计)人: | 郑传祥;俞毅;何锦林;刘东红;叶兴乾;扬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5D15/00 | 分类号: | F25D15/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怀禹 |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产品 移动式 真空 预冷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一种预冷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农产品移动式真空预冷设备。
背景技术
将果蔬、食品等冷却至合适的温度,以延长其保存期限称为预冷,目前果蔬预冷主要有四种方式:水冷预冷、强风预冷、差压预冷、真空预冷。真空冷却预冷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研发的,后来随着真空技术的不断进步,真空冷却以它独有的无可比拟的优点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特别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将真空冷却作为果蔬采摘后的第一道工序,提高了果蔬的品种、品质,目前真空预冷的处理量约占整个果蔬预冷总量的60%以上。但是我国在真空预冷方面研究还比较落后,目前主要有ZL200610005348.5提出了一种真空预冷保鲜设备,ZL03129156.2提出了一种真空预冷保鲜装置,ZL02247790.X提出了一种具低温通气单元的真空预冷装置,ZL03219877.9提出了一种真空预冷保鲜设备,ZL96114397.5提出了一种真空预冷气调保鲜装置及其保鲜方法。这些国内技术设备与国外技术比,效率比较低,大型真空预冷设备依赖引进。而移动式产地真空预冷设备目前还处于空白,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克服以上缺点的移动式真空预冷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产品移动式真空预冷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设备具有一个进行农产品真空预冷的真空槽,真空槽上设置有衡压装置和快开门,顶部设置有温度、湿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真空泵的进口经后段真空管和后段阀门后,又分成两路,一路经进气管、进气阀后接消音器,消音器与大气联通;另一路经水汽捕集器、前段阀门和前段真空管接入真空槽;真空泵出口经真空出气管和除尘器接真空气体出口;制冷剂进气管的一端接水汽捕集器,制冷剂进气管的另一端接冷凝器,制冷机的一端经回气管接水汽捕集器,制冷机的一端经高压制冷剂管接冷凝器,冷凝水收集管的一端接水汽捕集器,冷凝水收集管的另一端经排水阀接冷凝器,真空槽内顶部设置有多个补水喷淋头的补水管道,补水管道与供水泵连接;真空槽一面开有供物料进出的快开门;温度、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衡压装置、供水泵和真空泵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的真空槽,由承压上、下壳体和承压左、右壳体与四个弧形转角通过焊缝连接,加上前端盖、后端盖组合成一密闭的腔体,该承压真空槽上下、左右四周内侧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大曲率半径微弯曲的加强筋,加强筋内侧为3-6mm的不锈钢衬里,不锈钢衬里上面开有使该不锈钢板两侧压力平衡的通气孔;真空槽底部设置有用于物料进出的导轨。
所述的承压上、下壳体和承压左、右壳体内侧均匀布置加强筋,该加强筋的外侧弧形与承压上、下壳体和承压左、右壳体内侧的弧度相同,并且间断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整个系统均安装于一操作平台内,可以实现方便的移动,可将该真空预冷装置运到最前沿的农产品种植区,迅速进行预冷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农产品的田间损失。
2、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槽采用大曲率半径微弯曲的矩形承压壳体,微弯曲承压壳体内侧均匀布置加强筋,该加强筋的外侧弧形与承压上、下壳体和承压左、右壳体内侧的弧度相同,并且相互之间以间断焊接固定,内衬不锈钢衬里,这种结构具有抗外压强度高,重量轻,节约材料,便于移动。
3、本实用新型的后段真空管上设置有后段阀门,后段阀门的另一侧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气管、进气阀、消音器,当预冷完成后需要开启真空槽快开门时,必须泄压,该系统使真空槽在泄压时真空腔体内的温度保持不变,避免了直接将真空槽外面的高温气体泄入真空槽使农产品温度大幅上升的传统泄压方式。
4、本实用新型处理量大、处理时间短(30分钟左右),自动化程度高,经济效益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真空槽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截面图。
图4是加强筋的侧视图和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39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