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交换结构与具有热交换结构的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0337.6 | 申请日: | 200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52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许逸达;廖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交换 结构 具有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具有双重水冷系统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在技术精密的现今,产品追求轻颖化的趋势成为目前市场上共同的目标,特别是在电子组件上,同时随着电子组件轻型化的影响下,其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大幅提升也在所难免,为了避免所产生的热量产生温升效应而影响电子组件的运作,适当的散热作用开始受到重视,因此直接将散热装置设置在电子组件上,成为现今相当普遍的一种技术手段。
一般而言,为了解决计算机内部的散热需求,并考虑其内部空间的限制下,水冷散热系统成为目前最常被使用的一种散热技术之一,通过直接在作为发热源的电子组件设置水冷头,通过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作用,以协助降低电子组件的温度,再利用导管连接一散热排与一泵形成一散热系统,通过泵的运作产生压缩作用,使冷却液在流动在各组件中并进行热交换作用,以达成其散热作用。
虽然流动在水冷系统内部的冷却液经由热交换作用将电子组件上的热源带离,再通过所连接的散热排进行冷却液的散热作用,经由散热排与空气的热交换作用,希冀将冷却液中所吸收的热量散逸到外界,不过,由于散热排是利用传导作用与空气进行冷却液的散热作用,其散热效率跟不上冷却液的流动速度,使得冷却液在未完成散热的情况下,重新再循环进到水冷头内,使水冷系统的散热效能大幅受到影响。
因此,现有技术为了解决前述的缺陷,特别在散热排上加设风扇,希望通过风扇所产生的强制气流以加速散热排对于冷却液的散热作用,但风扇与散热排的气冷作用仍是因冷却液的流动速度而无法实时有效将冷却液中的热源快速散逸到外界,使含有热量的冷却液再重新循环到水冷头内部,造成冷却液的吸热作用依旧不足,整体的散热效果必然受到影响,为此,势必要选择新的方式来解决此一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重水冷系统的热交换结构与具有热交换结构的散热装置,通过于同一散热装置上设置不同且独立运作的水冷系统,经由水冷系统的水冷散热作用,经由热交换结构的传导功能,以协助另一个水冷散热系统的工作流体进行散热,而大幅提升用以循环吸热的工作流体效能。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热交换结构,其包括:
一第一腔体,其内具有一第一腔室,所述的第一腔体上设有一进水管道与一出水管道,所述的进水管道与所述的出水管道与所述的第一腔室形成连通,用以提供工作流体进出所述的第一腔室;以及一第二腔体,是与第一腔体相互贴合,用以相互传导热源,所述的第二腔体内部具有一第二腔室,所述的第二腔体上设有一进水管道与一出水管道,所述的进水管道与所述的出水管道与所述的第二腔室形成连通,用以提供工作流体进出所述的第二腔室。
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热交换结构的散热装置,其包括:复数水箱,是用以装设工作流体,且各水箱互不连通,所述的水箱上分别设有一进水管道与一出水管道;复数导管,是分别与所述的进水管道与所述的出水管道连通;复数泵,是分别与所述的复数水箱形成连通;一热交换结构,是具有一第一腔体与一第二腔体,所述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相互贴合,且所述的第一腔体是与所述的一水箱与所述的一泵,所述的第二腔体与所述的另一水箱与所述的另一泵经由所述的导管分别形成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高了吸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完成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装置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盒体;11-第一腔体;111-第一腔室;112、122-进水管道;113、123-出水管道;114、125-接合面;12-第二腔体;121-第二腔室;124-挡片;13-导热板;115、126、131、131a-散热片;116、127、132、132a-流道;2-散热装置;21、21a-水箱;211-容置槽;212-柱体;213-盖体;214-散热片;215-出水管道;216-进水管道;22-导管;23-泵;24、25-散热排;241、251-金属管;26-散热片;27-框体;28-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03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