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节水型旱作人力增压补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7167.6 | 申请日: | 200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58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左忠;刘华;杜建民;温学飞;郭永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 |
代理公司: | 宁夏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赵明辉 |
地址: | 750002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节水 旱作 人力 增压 补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灌溉补水设备,尤其是移动式节水型旱作人力增压补水器。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旱作补水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严重低下,且补水入渗浅、蒸发大、损失快、水资源利用率极低等突出问题,严重阻碍了旱区农民的抗旱自救和脱贫致富。
近年来,在传统灌溉的基础上,示范推广了许多新的节水技术,如涌流灌、膜上限水灌溉、喷滴灌、非充分灌溉与调亏灌溉等。在耕作保墒中,除对作物进行中耕外,还有深耕蓄墒、坐水点播、良种选育、增加覆盖、以肥调水和种子抗旱处理等措施。以上节水技术的提出及其应用,对于科学指导节水农业从传统的丰水高产型向节水优产型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或根据植物生理功能,人为对作物某一阶段进行亏水处理,适度控制植物根冠比例,提高作物抗逆性,促进后期植物籽粒的成熟,也可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是这些方法是基于大水漫灌基础上的适度人为调控,是一些仅考虑灌溉时间的调亏或水量的优化分配,在旱作雨养区应用价值不大,因此仍需进一步针对在耕地中占有很大比例的雨养农田的节水、补水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寻求一些技术和设备上质的突破,从根本上防旱抗旱,做到旱涝保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移动方便、效率高和成本低廉的移动式节水型旱作人力增压补水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式节水型旱作人力增压补水器,其特别之处在于,包括安装在运载工具上的盛水容器、增压设备、和注水器,其中增压设备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盛水容器连通,而增压设备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注水器连通。
其中增压设备是人力增压器,运载工具是人力小车,在该人力小车的车架上安装有用于固定盛水容器的支架,在该人力小车的车架上还安装有前述人力增压器。
进一步的,其中人力小车安装有一个导向轮和两个定向轮,在导向轮两侧还分别安装有辅助支撑轮。
其中注水器是一段水管,该水管的一端通过管道与增压设备的出水口连通,在该水管上还安装有阀门。
其中注水器包括一除尘枪或水枪,该除尘枪或水枪的注水口通过管道与增压设备的出水口连通,在该除尘枪或水枪的枪口处安装有一加长注水管。
进一步的,其中加长注水管远离枪口的一端封闭,在该封闭处旁的加长注水管壁上开有至少一个注水孔。
其中在连接盛水容器和增压设备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过滤器。
很明显,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补水器进行灌溉补水,节水效果显著。与传统穴补相比,还可有效减少地表无效蒸发,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且其拆装和使用都很方便,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不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可形成类同滴灌或膜下灌溉的微环境,达到极限节水。补水器自身结构简单、轻便携带、工作效率高,同时成本低廉,便于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注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水源采用安装在人力小车上的盛水容器(如水桶),人力小车安装有一个导向轮和两个定向轮,在人力小车的车架上安装有用于固定盛水容器的支架,在人力小车的车架上还安装了带有操作杆或操作踏板的人力增压器。
另外还可以在人力小车的导向轮两侧分别安装辅助支撑轮,从而更容易在田间移动,提高车体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注水器由常规的除尘枪或水枪改造而成,除尘枪或水枪的注水口通过管道与增压设备的出水口连通,在除尘枪或水枪的枪口处安装有一加长注水管1即可。
另外可以将加长注水管1远离枪口的一端封闭,在该封闭处旁的加长注水管1壁上开若干注水孔2(即通孔),经过试用证明这样的设计能够尽可能的防止注水孔2阻塞,减少地表蒸发,扩大补水区域,提高补水效率。
当然,也可以使用简易的注水器,直接采用一段较细的金属水管即可,水管的一端通过管道与增压设备的出水口连通,另一端可以插入土地中注水,在水管上还可以安装阀门。
显然,在水压允许的情况下,注水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均与人力增压器的出水口连接即可。
另外,在连接盛水容器和增压设备之间的管道上可以安装常规过滤器,以防止管道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农林科学院,未经宁夏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71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