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缸柴油机手柄起动内置式安全保护及自动减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5096.X | 申请日: | 200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02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万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万荣 |
主分类号: | F02N1/02 | 分类号: | F02N1/02;F01L1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80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手柄 起动 内置 安全 保护 自动 减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单缸柴油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单缸柴油机手柄起动内置式安全保护及自动减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单缸柴油发动机的起动方式是采用摇手柄进行人工手动起动。即减压阀安装在发动机箱体内,减压阀的减压开关伸出发动机箱体;发动机起动轴的起动端从发动机箱体边盖伸出,在其起动端的端部从径向上穿设启动销。起动时,将起动手柄插入启动销上,用手扳动减压阀的减压开关手柄,使减压阀打开并扶住,再用手摇动起动手柄,使之通过启动销带动发动机起动轴旋转;当发动机起动轴的转速大于起动手柄转速时,起动手柄从启动销上脱开,此时立即用手扳动减压阀的减压开关手柄,使减压阀关闭,发动机才能开始正常工作。现有的手柄起动装置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在起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加之工作人员操作不正确,容易因起动手柄反转而造成人员伤害,由此产生的安全事故、人身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不符合GB/T2006.1-2006的相关要求——无自动脱开装置。
2、因起动时起动手柄与发动机起动轴直接连接,当发动机起动轴发生反转时,起动手柄不能及时脱开,更容易造成起动手柄同步旋转伤人。
3、发动机起动轴的起动端直接裸露在外,不仅容易造成缠绕、伤人等事故,而且也不符合国家关于“不允许旋转体裸露,必须要有保护罩”的强制性新规定。
4、减压阀的开、关是由操作人员用手控制减压开关来实现的,不符合GB/T20064.1-2006的相关要求——即采用手柄起动装置的单缸柴油机必须设有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在起动时无需用手扶住。
5、在起动手柄从启动销上脱开时必须及时关闭减压阀,发动机才能起动成功,由于人工关闭减压阀与起动手柄从启动销脱开的同步性较差,这样经常导致需要反复操作才能使发动机成功启动,既麻烦又费力,发动机的起动性能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起动方便、性能可靠,并且不产生反转的单缸柴油机手柄起动内置式安全保护及自动减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缸柴油机手柄起动内置式安全保护及自动减压装置,包括发动机箱体边盖、发动机起动轴、启动销和减压阀,其关键在于:在所述发动机起动轴的起动端套装有启动轴齿轮,发动机起动轴起动端的端面与发动机箱体边盖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在发动机箱体边盖上设置有两个上、下平行的轴套,所述上轴套中穿设花键轴,该花键轴的外端安装启动销,内端套装保护器齿轮,且保护器齿轮与所述启动轴齿轮相啮合,在保护器齿轮与发动机箱体边盖之间的花键轴上套装起动盘,该起动盘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能与保护器齿轮相离合的起动爪;在所述下轴套中穿设拨叉轴,该拨叉轴的内端与拨叉的柄部连接,在拨叉与发动机箱体边盖之间的拨叉轴上套装起动弹簧,所述拨叉上端的叉部位于所述起动盘圆周面上开设的拨叉槽中,拨叉柄部的下端朝着发动机箱体边盖的方向变形弯折,在弯折部分的尾端设置控制器支撑块;在所述拨叉的旁边设有控制器转盘,该控制器转盘与控制器轴的内端固定连接,控制器轴的外端穿过发动机箱体边盖并安装控制器手柄,所述控制器转盘通过拉线与所述减压阀的减压开关连接,该控制器转盘与所述控制器支撑块相互限位,并在控制器转盘与发动机箱体边盖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手摇起动前,起动盘上的起动爪与保护器齿轮脱开,起动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控制器支撑块在轴向上由控制器转盘限位;用手转动控制器手柄,使其通过控制器轴带动控制器转盘转动一定角度,控制器转盘松开对控制器支撑块的限制,在起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拨叉向保护器齿轮的方向移动,起动盘在拨叉的作用下作同步运动,使起动爪与保护器齿轮相接合;此时控制器轴上的复位弹簧产生回转扭力,保护器转盘在周向上由控制器支撑块限位。与此同时,控制器转盘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拉线拉动减压阀的减压开关,使减压阀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万荣,未经陈万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50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