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跨骑式摩托车车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3529.8 | 申请日: | 200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05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2 | 分类号: | B62K1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红 |
地址: | 400039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骑 摩托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特别涉及一种跨骑式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通常的跨骑式摩托车车架构成,主要由前部悬挂发动机的前架和后部支撑座垫的后架固定连接,构成一个刚性的整体结构车架,其前后两部分的固定连接一般是采用焊接或铆接固定,以保证其刚性和强度;车架的前架通过一轴铰接一个独立的平叉悬挂后轮,后轮与车架的后架之间安装后减震器,以缓冲行驶时来自道路的冲击。但是,这种前后两部分固定连接的刚性的整体结构车架,在摩托车行驶时因其车架本身具有的刚性,使驾驶者坐在座垫上,一直保持一种僵硬的姿势,极其容易疲劳;而且尽管后架与后轮之间设有减震,由于车架前后两部分固定连接的刚性整体结构,如后减震的缓冲行程过大容易造成在凹凸起伏过大的路面行驶时车身前倾,影响驾驶,由此导致减震的缓冲行程较短,其减震的效果相对而言也就降低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骑式摩托车车架,它的前、后架采用柔性连接的方式,改变现有摩托车车架的刚性整体结构,能够在提高减震效果的同时,有效解除驾驶者的疲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车架包括前架、后架,其前架焊接有车头管,所述前架、后架相对独立,前架的后部分别设有后减震支撑和平叉轴安装孔,后架为座垫支撑架与平叉为一体结构的后架,后架通过平叉轴与前架铰接,一个后减震器的前端与前架上后减震支撑的铰接,后减震器的后端与后架的平叉部铰接,其三个铰接点形成三角形。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所述车架的前架、后架相对独立,前架、后架通过平叉轴以及后减震器铰接,形成具有三个铰接点柔性连接状态,摩托车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其来自地面的冲击力使前、后架之间能够形成绕铰接点的相对转动,由此使后减震器的缓冲行程得以延长;同时,驾驶者也随着前、后架的相对转动而上下起伏改变姿势,避免了长时间为一种僵硬姿势的现象,能有效地解除驾驶者的疲劳,防止以外事故的发生。所述车架的前架由上、下梁管构成,能够增加前架的强度;所述下梁管采用与上梁管不一致弯曲的形状,能够防止变形,由此使车架的强度进一步提高。所述后架为座垫支撑架与平叉为一体结构的后架,同样能够使后架的强度增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强度高,减震效果好,而且制作成本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中,1为后轮,2为座垫支撑架,3为斜支撑,4为后架,5为后减震器,6为后减震支撑,7为下粱,8为上粱,9为前架,10为车头管,11为前叉,12为前轮,14为发动机,15为平叉轴,16为连接板,17为支耳,18为平叉。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的车架包括前架9、后架4,所述前架、后架相对独立。前架9的前端焊接有车头管10,前架9的后部分别设有后减震支撑6和平叉轴安装孔,前架9的后部向下弯曲,其弯折处焊接有一向后延伸的后减震支撑6,该后减震支撑6上设有安装孔,前架9后部向下弯曲段上设置平叉轴安装孔,向下弯曲段的尾端设置悬挂发动机的安装孔。所述前架9由一根上梁管8、一根下梁管7构成,或者所述上梁管为两根对称的梁管,下粱管为两根对称的梁管。上、下梁管的前端分别与车头管10焊接,上梁管8的后部向下弯曲设置平叉轴安装孔,尾端设置悬挂发动机的安装孔,上梁管8的弯折处焊接后减震支撑6,下梁管7后端焊接于上梁管8的向下弯曲段。所述下粱管7弯曲为近似于S形状,与上粱管8弯曲为近似于L形状不一致,下梁管7上设置安装前悬挂架的孔或者设置安装前悬挂架的支撑。后架4为座垫支撑架2与平叉18为一体结构的后架,所述后架4的下部为平叉18,上部为座垫支撑架2,平叉18的前部向上弯曲并与座垫支撑架2焊接成整体,座垫支撑架2下与平叉18的向上弯曲段之间焊接斜支撑3,用于加强座垫支撑架2的强度。平叉18的向上弯折处焊接连接板16,连接板16通过穿过前架上平叉轴安装孔的平叉轴15与前架9铰接,使后架4与前架9铰接在一起。一个后减震器5的前端通过销轴与前架9上的后减震支撑6的铰接,后减震器5的后端通过销轴与后架4的平叉部上的安装支耳17铰接。前架9上的平叉轴安装孔、后减震支撑6的安装孔以及平叉18上的安装支耳17的孔,这三个铰接点形成三角形,由于后减震器5所具有的缓冲行程,使车架的前、后架能够饶平叉轴15做一定的相对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35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活动板房的复合材料层
- 下一篇:一种预应力无机溶胶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