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尺制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7510.4 | 申请日: | 200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45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伟军 |
主分类号: | G01B3/10 | 分类号: | G01B3/1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洪长 |
地址: | 315410浙江省余姚市丈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尺 制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尺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专利申请号02250914.3,授权公告号CN2593151,实用新型名称为“中置齿轮自动制动卷尺”,其包括尺盒、转轮、发条、尺带、按钮和簧片构成;转轮通过芯轴安装于尺盒中;发条的一端扣在芯轴上,另一端扣在转轮及尺带上;按钮设置于尺盒的一侧盖上,按钮的后端与撑接于尺盒的侧盖上的簧片压接,按钮的前端与转轮的转轮盖上设置的齿轮啮合。具有部件不易损坏、自动制动、制动可靠、定位准确等优点,适用于钢带卷尺、玻璃纤维带卷尺使用。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20121785.4,公开号CN2833503,实用新型名称为“卷尺的尺板止动结构”,其包括尺板出口的底闸、一具有压轮并对应在底闸上且保持适当间距的顶闸、一用于下压及带动顶闸的连杆、一设在尺壳上并呈外露又用于下压连杆后臂的压钮、及一用于压制连杆前臂的弹性组件所组成;前述尺板是卷绕在卷轮外围,其一端并由卷轮底下往前拉伸后经由顶、底二闸间、再由尺壳前方的出口穿出。据此,可将拉出的尺板松放后而立即止动定位,达到尺板随放随停的功能,而当按压压钮后能解除对尺板的定位使其立即回卷入于尺壳内。再则,中国专利申请号200420082333.5,公开号CN2720398,实用新型名称为“卷尺制动按钮”,公开了在前壳体于后壳体之间安装卷尺制动按钮。上述专利均能达到制动的效果,但其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将克服上述的不足,所提供的卷尺制动装置将解决现有的同类产品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卷尺制动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销轴及挂耳孔、转轮、揿键、键销、制动板、弹簧、制动板销子、尺带,其要点是是在壳体中设置制动板和制动板销子,制动板销子穿入制动板的孔中活动连接,制动板与制动板销子形成杠杆板。弹簧的一头置于制动板孔中,弹簧的另一头与壳体的一侧相抵;揿键的揿头与制动板的一端部相抵,揿键的一段设置键销,揿头与制动板的一端部碰接。弹簧压缩尺带是处于非制动状态,也就是人们拉动尺带时的状态;弹簧伸展,尺带则处于制动状态。
所述的卷尺制动装置的壳体设有壳体固定孔,销轴及挂耳孔、固定孔,这几个孔是供另一半壳体组装时的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同类产品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其结构较为简单,并利用力的杠杆作用、弹簧的弹性,实现尺带的制动或非制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即卸去一片壳体的示意图,图中标有A。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尺带处于尚未制动状态示意图。
图3是尺带处于制动状态示意图。
以上附图序号及名称:1、壳体,2、销轴及挂耳孔,3、转轮,4、揿健,41、揿头,5、键销,6、制动板,7、弹簧,8、带尺夹头,9、导向环,10、制动板销子,11、尺带,12、固定孔,13、挂绳,14、壳体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以制动或非制动的原理为例。制动板6与制动板销子10是活动连接,制动板的揿头41离制动板销子较远,形成力的杠杆作用,揿头用较小的力就能产生较大的力。弹簧的一头置于制动板6孔中,弹簧的另一头与壳体1的一侧相抵时,弹簧压缩,尺带11处于非制动状态,也就是人们拉动尺带时的状态;弹簧伸展尺带则处于制动状态。揿键4的揿头41与制动板6的一端部相抵,揿键4的一段设置键销5,当揿动揿键4的另一段,揿头41就与制动板6的一端部相碰,弹簧压缩,尺带处于非制动状态。停止揿动力,弹簧伸展,尺带则处于制动状态,弹簧就伸展了。尺带11装配时是卷入转轮3中,因尺带是采用弹簧钢板制成的,卷入卷盘时就产生向卷入方向的反作用力。当揿动揿头41,揿头就与制动板6的一端部碰接,弹簧7就被压缩,尺带11的制动线的间隙增大,再加之尺带反作用力的作用,尺带很容易的被拉动、拉长,便于测量。收拢尺带再揿动揿键4,弹簧7就伸展,当尺带11制动线的间隙变小时,即实现尺带制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伟军,未经周伟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75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