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异步可控节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4337.2 | 申请日: | 200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2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培 |
主分类号: | F02D41/30 | 分类号: | F02D41/30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曲靖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永昌 |
地址: | 655000云南省曲***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异步 可控 节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汽车节油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轿车发动机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和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使发动机功率、油耗、气缸密封性、排气净化性、点火性能、燃烧质量、噪音、发动机温度、机油压力和油质等性能比传统发动机优越得多。尽管如此,因设计时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发动机的混合气普遍偏浓,都在12比1左右,而理想空燃比14.8比1,如果使其在16.6比1以上,就是燃烧稀混合气,需要的燃油将更少,就以达到节油目的;同时尾气中的CO、HC也得到减少。目前轿车的发动机多为直列四缸,双顶置凸轮轴(DOHC),16气门,SFI多点顺序燃油喷射系统,压缩比10比1左右。除特殊用途车外,其最大功率,最大载荷,最高时速等性能均不使用,这些性能适当转移到提高汽车的经济性是有实际意义的。在电控喷射系统中,燃油通过压力调节器为一定时,系统压力一般在0.25-0.3Mpa范围;喷油器喷出的油量便取决于喷油器的开启时间或者说喷油脉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异步可控节油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变喷油脉宽来补偿整个系统中的不定综合因素,从而精确稳定地使发动机在略稀混合气状态下工作,实现节油和环保目的。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异步可控节油器,由节油控制电路IC2,开机定时电路IC3和稳压电路IC1及各部分的相关辅助电路构成;关键是节油控制电路是四个可控硅VS1-4的控制极接在IC2中的四个运算放大器A1-4的V0输出端,各可控硅的阳极和阴极分别接发动机各气缸喷油器线圈VE1-4和汽车原电控单元中晶体管E1-4的电路构成。
运算放大器A1-4的工作电路由接在运算放大器A1-4的 “-”信号输入端2、6、9、13脚的并由串接在稳压电源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11脚即电源负端间的电阻R5、R6构成的取得比较电平VF=4V的分压电路,接在分压电路与运算放大器负极11脚间电解电容C4构成的滤波电路;接在运算放大器“+”信号输入端3脚的由可调电阻RP1、电阻*R4及电容C3串接,可调电阻RP2、电阻*R10及电容C5串接,可调电阻RP3、电阻*R14及电容C6串接,可调电阻RP4、电阻*R18及电容C7串接,构成的四个运算放大器A1-4的RC积分延时电路;接在运算放大器A1-4“+”信号输入端3、5、10、12脚的由三极管VT1-4、光偶管K1-4、接在四个三极管VT1-4的基极的电阻R3与稳压二极管VD2,电阻R9与稳压二极管VD6,电阻R13与稳压二极管VD10,电阻R17与稳压二极管VD14构成的三极管放电开关电路三部分构成。
开机定时电路由集成块IC3及其工作电路构成,具体是:在IC3的2、6脚与1脚间接有C9的施密特延时电路,VT5的发射极接IC3的1脚,VT5的基极与稳压电源正端间接有R20与电容C8构成的RC开机触发电路,VT5的集电极经限流电阻R21接稳压电源正端,经充电电容C9接电源负端,VT5的集电极并与IC3的管脚2、6上直接相接,IC3的脚8、4与稳压电源正端相接,IC3的输出端脚3经隔离二极管VD5和限流电阻R7,经隔离二极管VD8和限流电阻R11,经隔离二极管VD12和限流电阻R15,经隔离二极管VD16和限流电阻R19分别接四个可控硅VS1-4控制极。
四个可控硅的控制极与运算放大器A1-4的V0输出端即管脚1、7、8、14间分别接有隔离二极管VD4和限流电阻R7,隔离二极管VD9和限流电阻R11,隔离二极管VD13和限流电阻R15,隔离二极管VD17和限流电阻R19构成的触发控制电路。
稳压电源电路由集成块IC1及相关电路构成,具体是:集成块采用7809稳压块,向节油控制电路和开机定时电路提供稳定电源,其中,稳压电源向开机定时电路提供的电源是经过低频滤波电解电容C1、高频滤波电容C2的处理后供电。
在开机定时电路中,从电源至IC3管脚4、3间串接有R22、LED2节油指示电路;在管脚3与电源负端串接有R23、LED3构成的开机时及手控解除节油状态指示电路;在三极管VT5的集电极与电源负端接有解除节油状态的手动开关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培,未经李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43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叉车货叉摆动装置
- 下一篇:通过通讯终端报警的防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