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虫跟踪观测平台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20085110.8 申请日: 2007-06-06
公开(公告)号: CN201075105Y 公开(公告)日: 2008-06-18
发明(设计)人: 张海宁;郑扬威;杨瑞鹏;瞿安连;徐涛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中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3/48 分类号: G01N33/48;C12Q1/02
代理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代理人: 方放
地址: 430074湖北***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线虫 跟踪 观测 平台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实验仪器,具体涉及研究线虫行为特征的实验平台,适用于长时程、实时观测线虫行为表现型的实验。

背景技术

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简称线虫(C.elegans)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一种经典模式生物。

2002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颁发给三位研究线虫(C.elegans)的科学家,这使得近年来围绕线虫C.elegans的科学研究走向一个高潮。小小线虫所具有的庞大的基因体系、脉络清晰的神经系统、完全解读的基因组序列,足以使其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行为学和发育生物学的最佳材料。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人们可以在C.elegans中实现特定基因与特定行为的匹配,从而使得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基因分析的方法去撬开不为人知的神经系统运转的分子机制这块密石。然而,面对C.elegans数量众多的基因,生物学家们很难人为的将各种基因与神经元之间的微妙关系精确的进行描述。因此,若要充分利用C.elegans这一绝佳模式生物去探索神经系统的奥妙,弄清楚基因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就势必需要快速、高效、持续、定量地描述各种与行为相关的线虫表型。

目前,国内尚采用人工手持培养皿在显微镜下对线虫进行观测,不能进行自动化采集。国外文献报道了有关的自动检测系统,Z.Feng等在2004年介绍了他们建立的一套用于线虫形态学和行为学的自动分析跟踪成像系统,见Feng Z.,Cronin C.,Wittig Jr J.,Sternberg P.and Schafer W.Animaging system for standardiz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elegans behavior.BMC Bioinformatics.2004,5:115;他们通过对单只线虫进行长时程的记录,分析得到了144种特定的表型参数。这个方法证实了表型分析定量化、标准化的可行性,并为后期高通量筛选和鉴定方法的研发奠定了基础。Christopher等于2005年发表了使用线虫运动参数自动定量分析系统,以正弦波形运动的特征来研究线虫发育、行为和生理学表型的研究论文,见Cronin C.,Mendel J.,Mukhtar S.,Kim Y.,Stirbl R.,Bruck J.and SternbergP.An automated system for measuring parameters of nematode sinusoidalmovement.BMC Genet.2005,6(5):1~19.这些参数包括线虫质心运动速率、轨迹点速率、身体弯曲范围和频率、正弦运动的幅度和波长以及收缩传播等。K.Hoshi等设计的基于计算机控制的线虫运动状态自动跟踪、分析系统,实现了自动识别线虫运动状态以及再现实际空间中的运动轨迹的功能,跟踪采集数据的时间可达1小时。该系统对运动状态识别的误差率达到小于1%的水平,见Hoshi K.and Shingai R.Computer-driven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locomotion states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J.Neurosci.Meth.,2006,Vol.157:355~363.上述文献中,均未涉及线虫跟踪观测平台的具体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虫跟踪观测平台,目的在于能够快速、高效、持续、定量地观测描述各种与行为相关的线虫表型,为线虫表现型参数的数字化提供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虫跟踪观测平台,由主体支架、纵向滑架和培养皿托盘组成,主体支架为矩形框架,其一侧为固定板,用于和电控平移台相连;纵向滑架亦为矩形框架,通过两根纵向导轨与主体支架滑动连接;培养皿托盘由互相分离的左、右圆弧板构成,左、右圆弧板两端分别通过横向导轨与纵向滑架滑动连接。

所述的线虫跟踪观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轨和横向导轨的结构为:四根圆柱形钢条,其中心部位嵌入由卡位条限位的滚珠;使用时,所述四根圆柱形的钢条分别嵌入矩形框架和纵向滑架的导轨槽或者纵向滑架和左、右圆弧板两端的导轨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51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