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的组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9830.5 | 申请日: | 200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8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蔡宗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1508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组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涉及该背光模块中能更精确地将光源安装于导光板之预定位置的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背光模块的结构包含有一导光板,导光板的一侧面设置一反射片,相对的另一侧面则设置由扩散片与棱镜片等所组成的复数光学膜片,再于该些组件的周边以一外框包围,并利用外框固定该反射片与该些光学膜片;外框则再设置一软性电路板,电路板上则至少设置一光源,使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侧边;电路板上的电路可以和电源连接,以提供电流传导至光源而发光,所发出的光线由导光板的侧边投射进入,部分光线由反射片反射,再依序通过扩散片与棱镜片射出。
由图5可见,上述背光模块的组装结构,是先将光源20(一般为LED)焊接在软性电路板(FPC)A上,然后再将电路板A固定于导光板10或外框(图中未显示)。然而,由于将光源焊接到电路板,以及电路板和导光板或外框结合的本身均会产生公差,因此光源很难与导光板做精确的定位,而光源和导光板的位置有些微偏差时,便会影响光学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块的组装结构,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导光板,其侧边设有至少一定位槽;至少一光源,安装于所述定位槽,使该光源对应于该导光板的侧边;至少一第一电路板,连接于已设在该定位槽内的光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有:一导光板,其侧边设有至少一定位槽;至少一光源,安装于所述定位槽,使该光源对应于该导光板的侧边;一LCD面板,连接有一第二电路板,该第二电路板与所述光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很精确地控制该定位槽在导光板的相对位置,因而将光源安装于该定位槽后不仅不需要再校准便能获得精确的定位,其组装也更为快速、有效率,因而能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平面示意图。
图5为显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块组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改变传统将光源先焊接于电路板后,再将电路板固定于导光板或外框的结构;而是先将光源组装定位于导光板的侧边的预定位置,然后再将电路板连接于该光源,同时将电路板定位于导光板或外框。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含LCD面板,并在LCD面板连接另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可以直接和所述光源电性连接,或是在前述已连接在光源的电路板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是在导光板的侧边的预定位置至少设置一定位槽,再将光源嵌设安装于该定位槽以获得精确定位,之后再将一软性第一电路板连接于该光源,并将该第一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导光板或一外框,以获得精确的定位。
所述第一电路板也可以直接和设在LCD的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或不设置所述第一电路板,而直接将设于LCD的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于该光源。
所述导光板上的定位槽,可以在制造该导光板时直接予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在导光板制造出来后,再施予二次加工而形成。
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导光板1、至少一光源2与至少一软性的第一电路板3;其中,导光板1是采用具有良好透光及导光性质的材料制成,其侧边预定安装所述光源2的位置至少设有一定位槽11,所述定位槽11可以在制造导光板1时直接予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在导光板制造出来后,再施予二次加工(例如切削、铣削、…等加工方式)而形成。该导光板1的一侧面可用于结合一反射片(图中未显示),另一侧面可结合至少一光学膜(一般可包含一扩散片与至少一棱镜片,或其它形式的光学膜,图中亦未显示);甚至可以在导光板1的外围结合一外框(图中未显示),通过外框将导光板与该些光学膜固定。
基于省电及寿命较长的考量,光源2的较佳实施例可以采用LED(发光二极管),该光源2具有可配合定位槽11的形状,并在光源的表面外露出导电部分,因此,光源2可以直接嵌入定位槽11内,并且让导电部分露出定位槽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698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运化合物穿过血脑屏障的分子
- 下一篇:一种厚纸壁圆管摩托车包装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