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接点充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53668.8 | 申请日: | 200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34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秦书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书雄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17/00;H01F38/1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点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给充电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适用玩具、生活用品、宠物发光制品、汽车及电动车等含有充电电池的产品使用。
背景技术:
对于玩具、生活用品、宠物发光制品以及汽车和电动车等,需用电池给予其上的负载供电,从而获得发光、发声、发电或运动等状态。而采用普通电池时,一旦电量用完后,需要更换新的电池,较为麻烦,且不环保;采用充电电池可减少更换和污染,但需要充电动作。
现有技术中,给充电电池充电通常为接点充电,这种充电模式经常将有关接点暴露,存在密封性差、安全性低的缺陷,也不利于主产品的使用。如使用时不可防水防尘,易造成接点接触不良,影响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也就影响产品的使用。
此外,随着电磁产品的广泛使用,如电磁炉、微波炉等,在使用时产生的电磁波扩散在空中,如何进一步利用这些外在能量,则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好、使用安全,可重复充电使用,使用方便、快捷的无接点充电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接点充电装置,包含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及充电电池,充电电池经过一充电电路与次级线圈连接,次级线圈缠附于一磁芯上,充电电池、充电电路、次级线圈及磁芯安装在第一附件内,充电电池给第一附件上的负载供电;初级线圈与其缠附的磁芯安装在第二附件上,初级线圈接收外电;第一附件和第二附件活动组合恰好使相对隔离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感应导通给充电电池充电。
所述第一附件可为生活用品、玩具、宠物发光制品、汽车及电动车。
缠绕次级线圈的磁芯及缠绕初级线圈的磁芯均为“U”型,在第一附件和第二附件活动组合时,两磁芯对接形成一磁场而实现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导通。
初级线圈可直接通过电源插头连接市电,或者是通过能量信号转换模块接收电能,其中能量信号转换模块包括天线、放大电路、电流转换电路,其中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连接初级线圈。
本实用新型利用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感应导通,并通过充电电路给予充电电池充电,达到无接点充电之功效,结构简单,密封性好,使用安全、方便。
本实用新型再一优点是:充电电池及有关充电电路可相对的密封设置于第一附件内,无外露的接口,防水防尘性能良好;充电时只需将第一附件和第二附件组合,而充电完成后再将两者分开即可,有效保证第一附件(对应的制品)的结构完整及其使用。
本实用新型又一优点是可通过能量信号转换模块接收以电磁波形式存在之外在能量,如电磁炉之电磁波、微波炉之电磁波或者是充斥在空间里的载微波等,从而有效利用能源,达到随时随地皆可充电,适用面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见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接点充电装置,包含初级线圈10、次级线圈20及充电电池30,充电电池30经过一充电电路40与次级线圈20连接,次级线圈20缠附于一磁芯50上,充电电池30、充电电路40、次级线圈20及磁芯50安装在第一附件60内,充电电池30给第一附件60上的负载供电;初级线圈10与其缠附的磁芯70安装在第二附件80上,初级线圈10通过一电源插头11直接与市电连接;第一附件60和第二附件80活动组合恰好使相对隔离的初级线圈10和次级线圈20感应导通给充电电池30充电。
缠绕次级线圈20的磁芯50及缠绕初级线圈10的磁芯70均为“U”型,在第一附件60和第二附件80活动组合时,两磁芯50、70对接形成一磁场而实现初级线圈10和次级线圈20的导通。
第一附件60可为生活用品、玩具、宠物发光制品、汽车及电动车等所有含有充电电池的产品。制作时,可将充电电池30、充电电路40、次级线圈20及磁芯50密封安置于对应产品内,而将初级线圈10与其缠附的磁芯70安装在第二附件80内,第二附件80可留有对应的接合部对接第一附件60之相应部位,利用两磁芯50、70对接形成一磁场而实现初级线圈10和次级线圈20的导通之无接点模式来充电,初级线圈10可通过插头等部件与市电连接,次级线圈20获得的感应电压经充电电路40整合后给充电电池30充电,整个充电过程不需要连接接点,防水防尘性能良好,使用安全;而充电完成后再将第一附件60和第二附件80分开即可。第一附件60不会因为充电需要而破坏其结构,也不需要卸下电池来充电,以致第一附件60充电后即可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书雄,未经秦书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536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杆类器械包装盒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具有较高中心高度的电机侧挂式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