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垫移动三轴向振动台体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4561.7 | 申请日: | 200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66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张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试验仪器总厂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29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垫 移动 轴向 振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力学试验设备中的振动台体,具体涉及一种气垫移动三轴向振动台体,此振动台体可根据需要沿任意方向移动。
背景技术
振动台体是一种对产品或部件进行振动模拟试验的设备,通过这样的试验可以评定一个产品的抗震性能,为考核该产品质量提供合理依据,因此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汽车、电子、通讯、家电和仪器仪表等行业。
振动台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沿垂直方向振动的台体、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台体、以及垂直与水平组合的振动台体,以上几种情况统称为三轴向振动台体。由于工作需要,比如需要和其它装置配合使用、联动等,三轴向振动台体需要在厂房里移动,现有技术解决该问题的办法是:在地面上铺设导轨,导轨通常采用三角钢、槽钢或轻轨,相应的在振动台体的底座上安装四个滚轮,欲移动时可采用人工推动或电机带动的方式使振动台体在导轨上移动,其中使用电动机带动的原理是:启动电机,经过变速箱变速,由变速箱上的齿轮带动链条,进而带动滚轮轴上的齿轮转动,此齿轮带动滚轮轴转动,最终实现了三轴向振动台台体沿导轨移动。由此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导轨的直线性以及长度的限制,导致了台体只能沿单一方向及在有限区域内移动,在实际情况复杂的厂房里,这种台体显然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因此如何能使振动台体灵活、方便且能在更大区域里移动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沿任意方向移动的气垫装置移动三轴向振动台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垫移动三轴向振动台体,包括三轴向振动台体,所述的三轴向振动台体底部支承面上至少固定设有三个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布置的气垫装置,每个气垫装置由一个气室、一个进气口和若干个气孔组成,若干个气孔均匀的设置在气垫装置的底面上,并且与气室连通;各气垫装置中的气室通过进气口和管道分别与一分流器出口连接,分流器进口与一个向气垫装置输送高压气体的气源连接,气源的开启与关闭使得气垫装置与地面之间具有分离与接触两种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气垫装置底部均匀设有数个气孔,装有压缩空气或液氮的气源经过分流器送出的气体经过气垫装置的气孔喷出,在地面与气垫装置之间形成一流动空气层,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使得三轴向振动台体与地面分离。
2、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分流器起着平衡、调节各个气垫装置处的压力的作用,从而保证整个振动台台体的在移动时保持水平状态,避免了台体的倾斜。
3、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分流器是通过控制向各个气垫装置输送的气体流量来实现振动台体水平抬起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用气垫装置取代了传统三轴向振动台体的导轨,扩大了移动范围,使得振动台体可以在任意方向自由移动,方便了三轴向振动台体与其他试验装置的配合联动,且使得操作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气垫装置及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压力表;2、分流器;3、流量旋钮;4、气源;5、气垫装置;6、气孔;7、三轴向振动台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所示,气垫装置及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气源4与分流器2的入口连接,气源4可以是装有压缩气体或液氮的装置,分流器2上装有可以监测各个气垫装置5压力的压力表1以及可以调节向各个气垫装置5输送气体流量的流量旋钮3,在分流器2的出口上连接各个管道,管道的另一端通过进气口与气垫装置5连接。气垫装置5底部设有许多气孔6
参见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气垫移动三轴向振动台体,包括三轴向振动台体7,所述的三轴向振动台体7底部支承面上至少固定设有三个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布置的气垫装置5,每个气垫装置5由一个气室、一个进气口和若干个气孔6组成,若干个气孔6均匀的设置在气垫装置5的底面上,并且与气室连通;各气垫装置5中的气室通过进气口和管道分别与一分流器2出口连接,分流器2进口与一个向气垫装置5输送高压气体的气源4连接,气源4的开启与关闭使得气垫装置5与地面之间具有分离与接触两种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试验仪器总厂,未经苏州试验仪器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45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