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机舱自动化报警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1131.X | 申请日: | 200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42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华桂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桂龙 |
主分类号: | G08B1/08 | 分类号: | G08B1/08;H04L12/28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200江苏省江都市龙***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机舱 自动化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机舱的报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船舶机舱内设有各种设备,如出现故障,为了保障正常运行,通常设有轮机员呼叫部分、机舱报警报警延伸部分和死人报警部分,但由于各报警部分独立执行工作,三个报警部分之间没有关连,一旦出现报警出错或人员不及时就位,其它报警不能及时得到信息,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并且,各报警没有相应的自检能力,有时会出现故障未报的情形,其后果不堪设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发明一种可提高报警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船舶机舱自动化报警系统。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舱综合监测报警装置、轮机员呼叫主控装置、RS485通讯接口、两组CAN BUS现场总线,轮机员呼叫主控装置与机舱综合监测报警装置之间通过RS485通讯接口双向传输信号连接;轮机员呼叫主控装置与一组CAN BUS现场总线双向传输信号连接,该组CAN BUS现场总线还分别与多外延伸点双向传输信号连接;机舱综合监测报警装置与另一组CAN BUS现场总线双向传输信号连接,该组CAN BUS现场总线还分别与一个开关量输出模块、一个模拟量采集模块和多个开关量采集模块双向传输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CAN BUS现场总线技术,各节点终端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在总线上挂各开关量、模拟量输入输出设备,信息资源共享,为将轮机员呼叫、机舱报警延伸、以及死人报警三合一提供了基本条件,采用微处理器技术,模块化的设计,利用CAN BUS现场总线,减少电缆的铺设,提高通讯可靠性,具有自检功能,并且利于功能的扩展。各分设备节点增添也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舱综合监测报警装置、轮机员呼叫主控装置、RS485通讯接口、两组CAN BUS现场总线,轮机员呼叫主控装置与机舱综合监测报警装置之间通过RS485通讯接口双向传输信号连接;轮机员呼叫主控装置与一组CAN BUS现场总线双向传输信号连接,该组CAN BUS现场总线还分别与多外延伸点双向传输信号连接;机舱综合监测报警装置与另一组CAN BUS现场总线双向传输信号连接,该组CAN BUS现场总线还分别与一个开关量输出模块、一个模拟量采集模块和多个开关量采集模块双向传输信号连接。
功能说明:
轮机员呼叫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设有轮机员呼叫主控装置和延伸报警功能。一个轮机员呼叫主控装置通过CAN BUS现场总线分别和7个分机(分别安装在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餐厅、驾驶室、备用室)以双向传输信号连接。
轮机员呼叫功能:
在机舱值班人员可以在轮机员呼叫主控装置上单独呼叫六个分机和群呼。
如需要单独呼叫,按对应呼叫分机名称的呼叫按钮,这时相应的指示灯亮并且保持。对应分机的呼叫指示灯亮,蜂鸣器响。分机按应答键,可以清除蜂鸣器声光和主机相应呼叫指示灯。
如需要群呼,按群呼按钮,相应指示灯亮,并且所有各呼叫指示灯都亮。所有分机蜂鸣器都响。
在呼叫指示灯亮的时候再按相应的按钮,会清除自锁。如果按其他呼叫按钮,则此按钮相应的呼叫指示灯亮,其它呼叫指示灯清除。
延伸报警功能:
延伸报警是由开关量报警板延伸至轮机员呼叫延伸报警板,延伸报警部分由主机、发电机、锅炉、死人、舵机和其他六部分组成。
在每个分机中都可指示当前的值班位置,值班位置可由按钮选择为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餐厅,驾控台,监视台和群呼,以上延伸报警选择按钮具有单一性,不能同时选择。餐厅和驾控台不论有没有选择,为始终报警延伸。
在所有分机中都可指示当前的值班位置。
当开关量报警板有报警时,主机所选择的值班分机的对应报警名称指示灯亮,并且和开关量显示板同步闪烁或者平光。在闪烁时候蜂鸣器响,可以按应答键消音,使得报警灯闪烁为平光。当应答消音后此功能也延伸至开关量板,和开关量显示板上消音按钮具有同等功效。但是主机没有选择的值班分机按应答按钮是无效的(餐厅和驾控台除外)。
如果报警持续5分钟后如果没有应答或者消音处理,则报警输出延伸到所有分机,直到有应答处理后才恢复到以前状态。
群呼报警时则报警延伸到所有分机,所有分机都能够应答消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桂龙,未经华桂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11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