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无线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载自动驾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38273.0 | 申请日: | 200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79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顾怀高;刘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0 | 分类号: | G05D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冬涛;瞿网兰 |
地址: | 21111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线通信 城市轨道 交通 车载 自动 驾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尤其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载自动驾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安全、高效运行的主要保证。ATC系统通常由3个系统组成:ATP系统(列车自动防护)、ATO系统(列车自动驾驶)、ATS系统(列车自动监督)。
车载ATO系统用来完成ATO系统功能,它控制列车自动运行和在车站精确停车。在城轨交通系统中通过ATO系统功能的实现,能够达到提高行车效率、降低系统成本、减少司机劳动强度的目的。
目前,国内城轨交通技术研究发展很快,但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ATC系统,国内目前正在建设的城轨线路或即将建设的城轨线路,均采用进口的ATC产品,当然也就没有国内自己设计生产的车载ATO系统在应用。
车载ATO系统功能的确定,需要依赖于ATC系统的总体设计,不同的ATC系统体制,会有不同的车载ATO系统功能实现方案。当前,国际上应用最多的ATC系统为基于无线双向通信的、采用移动闭塞体制设计的系统,在车地之间采用无线通信实现连续的双向数据传输,一方面提高了系统的总体性能,另一方面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
随着国内城市有轨交通的快速发展,设计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无线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载自动驾驶系统是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的市场急需,设计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载自动驾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载自动驾驶系统,其特征是它主要由车载自动驾驶处理单元1、驾驶室显示操作单元2、速度处理单元3、信标收发处理单元4、无线通讯单元5组成,驾驶室显示操作单元2与车载自动驾驶处理单元1双向连接,速度处理单元3的输入与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相连,其输出与车载自动驾驶处理单元1对应的输入端相连,信标收发处理单元4和无线通讯单元5的输入分别与对应的信标天线和无线通信天线的输出相连,它们的输出分别与车载自动驾驶处理单元1对应的输入接口相连,车载自动驾驶处理单元1通过相应的继电I/O口与驾驶室显示操作单元2中的显示面板相连,车载自动驾驶处理单元1输出通过继电I/O口与车辆对应的牵引制动控制系统相连。
所述的车载自动驾驶处理单元1或为采用冗余技术单独构成的系统,或为与列车自动防护系统一起共用的3取2硬件组成。
车载自动驾驶处理单元1通过调制解调器与尾驾驶室的处理系统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有新型结束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具有结构简单,集成度和灵活性高,维护成本低,有利于减少列车行车间隔,具有高可靠性及安全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广泛,能够满足城轨交通业主的需求。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操作简单。技术先进,自动化控制程度高。同时减少了系统硬件设备量,降低了系统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组成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通信系统结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速度控制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站间基本的速度控制曲线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载自动驾驶系统对临时限速影响的修正曲线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车载ATO对EOA影响的修正曲线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列车精确停车控制曲线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列车在车站处理的逻辑流程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列车在站间运行处理的逻辑流程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列车在车站的精确停车控制流程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列车调整功能的处理流程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列车车门开、关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列车输入、输出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82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炉冷却系统水流量及炉体厚度在线检测装置
- 下一篇:正压提粮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