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型浸入式远红外/强磁场节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6314.2 | 申请日: | 2007-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51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郭一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康电脑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7/06 | 分类号: | F02M27/06;F02M27/04;F02M2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011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浸入 红外 磁场 节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发动机(比如汽车的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使用的节油器。特别涉及一种浸泡于油箱燃油中的螺旋型浸入式远红外/强磁场节油器。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石油资源日渐紧张,燃油价格居高不下,各国政府都在大力倡导节约能源。顺应目前世界各国的节能趋势,人们开发出了多种内燃发动机节油器。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节油器主要有外环型和联接型两种。外环型节油器一般由两个半圆环型节油部件组成,使用时将两个节油部件在汽车发动机输油软管某段的外径上进行拼合,以包围输油软管外径的方式对软管内流动的燃油产生作用。这种节油器通常利用强磁场或远红外线活化原理,达到节油目的。联接型节油器一般设计有一个节油通道,使用时拼接在输油软管中,当燃油流经该节油通道时,利用强磁场或远红外线活化原理对燃油进行活化,起到节油效果。
然而,这两种节油器存在的共同缺陷是:1、当燃油流经节油器时,强磁场或远红外线才能对流经的燃油产生活化作用,而对未流过的燃油不产生作用。2、由于以上原因,节油器对燃油的作用时间非常短暂,活化效果受到限制,影响节油效果,尤其对外环型节油器来讲,由于输油软管的隔离作用,明显减弱了强磁场或远红外线对燃油的活化效果。为此,如何直接有效利用现有的节油理论来设计一种节油效果更好的节油器产品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型浸入式远红外/强磁场节油器,其目的是要利用现有的节油理论来设计一种节油效果更好的节油器产品,以解决人们对节约能源的迫切需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旋型浸入式远红外/强磁场节油器,主要由一组设于油箱内并浸泡在燃油中的燃油活化球块和固定燃油活化球块的支架组成;
所述燃油活化球块采用以下三种之一:
(1)、远红外陶瓷球或块;
(2)、强磁场球或块;
(3)、远红外陶瓷球或块和强磁场球或块;
所述支架采用以下两种之一:
(1)、螺旋杆型支架,该螺旋杆型支架由一螺旋状支撑杆构成,一组燃油活化球块通过中心孔穿设于支撑杆上;
(2)、螺旋管型支架,该螺旋管型支架由一螺旋状支撑管构成,一组燃油活化球块容纳在支撑管的管道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支架上固定的燃油活化球块包含三种情况:
(1)、支架上仅固定有远红外陶瓷球或块;
(2)、支架上仅固定有强磁场球或块;
(3)、支架上既固定有远红外陶瓷球或块,又固定有强磁场球或块。
2、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旋杆型支架最好采用螺旋钢丝支架,螺旋钢丝支架可以为圆柱形,也可以为锥形,以此将各燃油活化球块组合成一圆柱形或锥形多层螺旋塔。
3、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旋管型支架最好采用螺旋管支架,螺旋管支架可以为圆柱形,也可以为锥形,以此将各燃油活化球块组合成一圆柱形或锥形多层螺旋塔。
4、上述方案中,为了在铁质油箱底面上固定,将圆柱形或锥形多层螺旋塔的底层设置强磁场球或块,使节油器底层吸附固定在铁质油箱底面上。
5、上述方案中,为了在非铁质油箱底面上固定,将圆柱形或锥形多层螺旋塔的底面上设有防油粘贴片,使节油器底面通过防油粘贴片固定在非铁质油箱底面上。
6、上述方案中,为了使节油器方便从油箱中取出,在支架的顶端设有吊绳,使用时从油箱的加油口钩出吊绳。对于圆柱形或锥形多层螺旋塔节油器来说,放入油箱时,可将圆柱形或锥形多层螺旋塔的一端先放入油箱口,然后不断旋转即可将节油器整体放入油箱。节油器进入油箱后,吊动节油器的顶端的吊绳,使节油器底部平稳吸附固定在油箱底面。如要取出节油器,可将顶端吊绳拉出并不断旋转,即可将整个节油器取出。
7、上述方案中,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在油箱中浸入一个或数个节油器均可。
8、上述方案中,为了使支架头尾两端的燃油活化球块不致于掉出,可以在支架的头尾两端均有螺纹,该螺纹与螺帽配合形成封头结构。
9、上述方案中,为了使穿设在螺旋杆型支架上的燃油活化球块不被燃油腐蚀,可以在燃油活化球块外侧套上防护外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康电脑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新康电脑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3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料仓固体物料脱气结构
- 下一篇:一种二机合一的饮品冲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