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24657.7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72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许平华;傅成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平华 |
主分类号: | F16F9/10 | 分类号: | F16F9/10;F16F9/36;F16F9/32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家昭 |
地址: | 261053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农用三轮车的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农用三轮车用的减震器,其基本结构形式如下:其具有一个与三轮车转向装置连接的连接轴,连接轴上设有联板,联板的两端设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由减震筒和减震柱构成,减震柱上端固接在联板上,下端装在减震筒的内腔里,减震筒的下部和减震柱的上部设有托盘,两托盘间的减震筒和减震柱的外部套装有弹簧,减震筒和减震柱之间设有径向密封圈,液压阻尼器设在减震筒内,其下端与减震筒固接,上端装在减震柱的内腔中,液压阻尼器的阻尼杆的上端设有连接盘,减震柱的内腔上部设有台阶,台阶上部设有挡圈,连接盘被限制在台阶和挡圈之间,减震柱顶部设有油堵。上述结构的减震器存在两点不足,一是由于减震柱相对减震筒主要作轴向运动,径向密封圈的密封效果不好,容易漏油,影响减震效果;二是三轮车在行驶过程中冲击较大,阻尼杆随减震柱上下运动过程中很容易使挡圈或挡圈槽失效,并把油堵撞坏,从而使减震器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防止漏油和失效的减震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减震筒,装在减震筒内的减震柱以及液压阻尼器,其结构特点是:减震筒与减震柱之间设有轴向密封圈,液压阻尼器的阻尼杆上端螺接有连接盘,连接盘螺接在减震柱内腔的上端部。
采用上述结构的减震器,由于减震筒与减震柱采用轴向密封圈,因此能有效防止漏油,从而不影响减震效果。又由于阻尼杆通过连接盘螺接在减震柱的内腔,可以有效的防止阻尼杆与减震柱脱离,能避免阻尼杆把油堵撞坏,防止减震器失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为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的减震器,其具有一个与三轮车转向装置连接的连接轴7,连接轴7上设有联板8,联板8的两端设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由减震筒1和减震柱2构成,减震柱2上端固接在联板8上,下端装在减震筒1的内腔里,减震筒1内固装有上套14,减震柱2外固装有下套15,减震柱2沿上套14在减震筒1内可上下滑动。减震筒1的下部设有下弹簧盘10,减震柱2的上部设有上弹簧盘9,上弹簧盘9和下弹簧盘10间设有弹簧11,弹簧11套装在减震筒1和减震柱2的外部,减震筒1和减震柱2之间设有径向密封圈4,液压阻尼器3设在减震筒1内,其下端与减震筒1固接,上端装在减震柱2的内腔中,液压阻尼器3的阻尼杆5的上端螺接连接盘6,连接盘6螺接在减震柱2内腔的上端部,减震柱2内腔顶部设有油堵13。减震筒1的底部设有叉头12。
使用时,在减震筒1的内腔里加注液压油,把连接轴7与三轮车转向装置连接好,再把叉头12与车轮连接好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平华,未经许平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246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