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轮行星齿轮驱动双人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0320.0 | 申请日: | 200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26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积春;张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积春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B62M11/14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英华 |
地址: | 110000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轮 行星 齿轮 驱动 双人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力交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后轮行星齿轮驱动双人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近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便捷的代步工具。通常所说的自行车都是单人骑行的,这种自行车虽然体积小巧,骑行方便,由于只能一人骑行,造成道路上的自行车数量的增加,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现有的双人自行车虽然理论上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但是为了在第一驱动轴和后轴之间安装第二驱动轴,所以在结构上加长了车身长度,由于车身的加长,造成了整车的重量加大,单人操作不灵便,不仅不利于在道路上骑行,而且也不便于停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中轴和后轴之间轴距短,车身长度短,并且传动比大的后轮行星齿轮驱动双人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前轮、后轮、车架、前座椅、后座椅、前拐轴、前轮驱动机构及后轮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后轮驱动机构采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驱动。主轴1上依次装有前固定架3、驱动机构16和后固定架13,前固定架3和后固定架13内装有轴承。主轴1的前端有前键槽2,后端有后键槽14,中部套有中轴20,中轴20前端有和中轴20为一体的驱动轮8,中轴20内装有轴承,驱动轮8装在驱动机构16中。驱动机构16中的支架6套在主轴1的中部,后端靠中轴上的轴肩17轴向固定,支架6外套有护罩5,护罩5上有键槽和主轴1上的定位键4相固定,护罩5的内周边为齿圈21。支架6上焊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固定在后轮车架上。支架6内固定有行星齿轮7及和行星齿轮7同轴的传动轮23、同轴的传动轮9和传动轮22及主轴上的驱动轮8,还有固定在支架6内的调整齿轮传动比的换位器11,换位器11卡在传动轮22上,换位器11上有拨键12由护罩5上的拨键口18伸出,传动轮9和传动轮22的轴的两端分别插入到支架6上相对应的两个滑动孔15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轴距短、车身长度短、传动比大、操作灵活和骑行轻便,不但可以双人骑行,而且由于车身短,还可以单人骑行,在前轮不驱动的情况下,后轮可以单独驱动,并且适合居家旅行游玩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主轴(1)穿过自行车后轮,主轴(1)前端的前键槽(2)和后端的后键槽(14)分别连接自行车的两个车蹬。自行车的车轮装在中轴(20)上,两端靠中轴(20)上的轴肩(17)和轴肩(19)进行轴向固定。当骑车人蹬后轮的两个脚蹬时,主轴(1)开始转动,带动套在主轴(1)上的中轴(20)转动,这时中轴(20)上的驱动轮(8)转动和支架(6)内的传动轮(9)相啮合,传动轮(9)再带动与传动轮(9)同轴的传动轮(22)一起转动,传动轮(22)再带动与行星齿轮(7)为同轴的传动轮(23)转动,传动轮(23)再带动与传动轮同轴的行星齿轮(7)一起转动,行星齿轮(7)再和护罩(5)上的齿圈(21)相啮合,这样就构成了整个行星齿轮驱动系统的传动,从而带动了自行车后圈的转动。
在想调整传动比时,可以拨动换位器(11)上的拨键(12),把传动轮(22)拨至左端,使传动轮(9)和行星齿轮(7)相啮合,行星齿轮(7)再和护罩(5)上的齿圈(21)相啮合,从而改变了传动比。
在自行车不进行操作时,由于行星齿轮(7)的自重,行星齿轮(7)就会滑落到在支架(6)上的滑动孔(15)的底部,从而实现了两个齿轮的分离,自行车运行时,行星齿轮(7)就会被提起,滑到滑动孔(15)的上端,实现了两个齿轮的啮合,起到了离合器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积春,未经张积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03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