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棘轮板手的制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3261.4 | 申请日: | 2007-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22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聪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聪因 |
主分类号: | B25B13/46 | 分类号: | B25B13/46;B25B2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棘轮 制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能以快速、方便与省力方式,锁结或开启螺丝工具使用的「棘轮板手的制动结构」,尤其指其针对制动组件加以改良设计,以使结构的制动力量更稳定。
背景技术
目前的棘轮板手结构,其多如图6、7所示,于一扳手本体10中设置一容置槽室11,以该容置槽室11供一棘轮12承置,而容置槽室11一边直接凹设有一结构槽13,该结构槽13中偏向一边容设有一拨块14及一将其往外斜向推出的弹簧15,拨块14是被推向棘轮12,且棘轮12的外周缘与拨块14的接触边缘均设有棘齿121141,以该种斜向的方式,使扳手本体10于容置槽室11中容置棘轮12后,可利用棘轮12中央贯设的工具槽122卡结工具头,并产生转动,而工具槽122两方均能供卡结工具头用,该不同的方向并具有不同的正、反卡掣转向,用以选择开启或锁紧的动作。
然而该种,卡掣或空转的棘动原理,是结构槽13中以偏向一边方式容设拨块14,该拨块14并被弹簧15以往外斜向方式推出,此种方式当棘轮12施力扳转时,其单点又往外斜向出力方式,出力无法均匀,会使棘轮12发生倾斜翘角的现象,让扳转的过程不顺利,欠缺灵活度,使用性欠佳,该种倾斜翘角的状况会造成过大的磨耗,长时间使用甚至会发生棘齿121141崩齿的现象。
公知的棘轮板手结构,卡掣或空转是利用结构槽中以偏向一边方式容设拨块,该拨块并被弹簧以往外斜向方式推出,此种方式当棘轮施力扳转时,其单点又往外斜向出力方式,出力无法均匀,会使棘轮发生倾斜翘角的现象,让扳转的过程不顺利,使用性欠佳,此乃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棘轮板手的制动结构,以克服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板手的制动结构,其由:一扳手本体、一制动轮、数棘块、数弹性组件、一C形固定扣及一固定环盖所组成,其中:
扳手本体,其上具有一容置槽,容置槽周缘布设有棘齿,容置槽的槽底与槽顶具有一往外切除的限位槽,而在于槽顶的限位槽中并凹设有卡结槽沟;
制动轮,其内部贯设有卡结工具头的工具槽,而外周圆则均等凹设有数由小渐大弧状延伸的制动槽,制动槽最小的斜面位置为卡结面,各制动槽的卡结面方向设置为顺同一旋转方向,而制动槽另一方具有固定沟槽,另制动轮的底缘外周缘环凸出有支撑部;
棘块,其外侧为配合制动槽的卡结面设置卡结面,外侧设有棘齿,另棘块的卡结面相反端具有一固定沟槽;
固定环盖,其外周缘中凹设有卡结槽沟;
由上述结构,制动轮由扳手本体的容置槽下方置入,支撑部与容置槽槽底的限位槽配合,棘块与弹性组件依序容置于制动轮的各制动槽中,弹性组件二边是分别容置于固定沟槽限位,弹性组件将棘块外推,棘块的卡结面是与制动轮的卡结面配合,棘块的棘齿是能与扳手本体的棘齿契合,固定环盖是盖设于扳手本体的容置槽槽顶限位槽处,C形固定扣是扣于固定环盖与扳手本体的卡结槽沟间,固定环盖是以空心环处供制动轮上方支撑。
与公知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功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轮板手的制动结构,其棘块控制制动轮,是利用于制动轮周缘均等凹设制动槽,与配合容置槽周缘布设有棘齿,而制动槽容置的棘块与弹性组件,能均匀且三点以上平均分配施力点,让制动轮的动作更为顺畅,使扳转的过程更为顺手、灵活,使用性更佳,且结构强度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侧视剖面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平面结构图暨扳动状态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反向空转状态示意图。
图6:公知的立体分解图。
图7:公知的组合平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配合附图详述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聪因,未经张聪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32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