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座椅安全带是否系上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306858.0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0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申达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2/48 | 分类号: | B60R22/4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戈 泊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座椅 安全带 是否 系统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07年9月4日的韩国申请 No.10-2007-0089336的优先权,其所公开的内容包含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点火和熄火状态下检测座椅安全带是否系上的系统 和方法,以支持增加车辆乘客的安全和便利的各种功能。
背景技术
为了安全,车辆乘客应该系上安全带,并强制要求其将系安全带 作为他们的义务。因此,车辆制造者最近将与安全带相关的各种设备 和系统应用于车辆,以便更可靠地保护车辆乘客免遭意外事故。
然而,为了执行这样的安全功能,必须首先确定乘客是否系着安 全带。此外,只有当可靠地确定乘客是否已系上安全带时,才能向没 有系安全带的乘客发出警告或提示乘客系上安全带。
美国专利No.6,079,744(2000年6月27日公开)公开了一种用安 装在座椅安全带搭扣里的非接触型传感器检测座椅安全带是否系上的 装置,提及该专利是为了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
然而,检测座椅安全带是否系上的传统装置的特征在于其仅涉及 确定在点火状态下座椅安全带是否系上,但不提供确定在点火和熄火 状态下座椅安全带是否系上,也不提供车辆乘客的便利和安全。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信息只是为了加强对发明背景的理解, 不应作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一种确认或任 何形式的暗示。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关注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且本发明的目的 是提供检测座椅安全带是否系上的系统和方法,其可在点火和熄火状 态下检测座椅安全带是否系上以支持增加车辆乘客的安全和便利的各 种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座椅安全带是否系上的 系统,包括安装在座椅安全带搭扣里的接触型传感器和非接触型传感 器;用于从接触型传感器接收信号和向组件(cluster)传输信号的车身 控制模块(BCM);用于从非接触型传感器接收信号的气囊控制单元; 和当点火钥匙开启时使用从组件接收到的信号确定座椅安全带是否系 上、且当点火钥匙关闭时使用从气囊控制单元接收到的信号确定座椅 安全带是否系上的座椅安全带控制单元。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座椅安全带是否系上的方法,包括从 接触型传感器和非接触型传感器接收信号;确定点火还是熄火;如果 确定点火钥匙开启,基于由安装在座椅安全带搭扣里的非接触型传感 器检测并通过气囊控制单元接收到的信号确定座椅安全带是否系上; 以及如果确定点火钥匙关闭,基于由安装在座椅安全带搭扣里的接触 型传感器检测并通过组件接收到的信号确定座椅安全带是否系上。
本发明中描述的松弛消除功能是指当车辆乘客系上的座椅安全带 松弛时,为了消除安全带的松弛而驱动安装在座椅安全带上的电机并 适当地重绕系紧安全带的功能。此外,本发明中描述的停车功能是指 当熄火后车辆乘客离开车辆时,将座椅安全带重绕并返回到其初始位 置的功能。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将参考下面由图解方式给出的附图进行 阐释的且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的某些实施例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检测座椅安全带是否系上的系统的示 意图。
应该理解附图不必是按比例,只是显示了阐明本发明基本原理的 各种优选特征的某些简化表示。此处公开的本发明的特殊设计特征包 括,例如,特定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由特殊的预期应用和使 用环境部分地确定。
在图中,参考序号指全部几幅图中本发明的相同或等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一例在附图中阐明并描 述如下。当结合实施例描述本发明时,应该理解该描述并不试图将发 明限制到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本发明试图不仅覆盖示例性实施例, 还有各种选择、变型、等同替代和其他实施例,其将包括在所附权利 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首先,参考图1,下面描述检测座椅安全带是否系上的系统。
该检测系统包括在点火钥匙关闭状态下工作的点火(IGN)-OFF 单元100,在点火钥匙开启状态下工作的IGN-ON单元200,和座椅安 全带控制单元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68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