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被动式微流体混合器及其封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0617.4 | 申请日: | 200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9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单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5/06 | 分类号: | B01F5/06;B01J19/00;B81B1/00;B81C3/0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宗如 |
地址: | 243002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被动 式微 流体 混合器 及其 封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体系统中的微流体混合器,尤其是被动式微流体混合器及其封装方法。
背景技术
微流体混合系统可应用在化学分析、生物及化学传感、分子分离、核酸排序及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与传统靠搅拌混合的动力化学分析器相比,它具有质量轻、响应快和成本低的特点,可替代部分现有流体系统,其机理及其器件研究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根据有无外加驱动器,微流体混合器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混合器主要是通过微型反应器或外加力场来实现对样品的混合操作。近几年来已经提出了采用超声波、压电、磁力等驱动方式实现主动混合。该方法混合效果较好,但是实施技术难道大。被动式混合器主要依靠改变混合器中微型管道的几何形状或分流来增加微流体的有效接触面积,以达到增强扩散、提高液体混合效率的目的。目前已经研制出了分层式、T型、C型等多种被动式混合器。但是仅仅依靠分子扩散实现流体混合会导致混合时间过长,混合效率太低,并且还容易引起堵塞。为了提高被动式混合器的效率,在微通道底面上制作出微结构扰流,使层流变成混沌流,混合效果显著改善。为了在微混合器通道中形成微结构,现有制造方法能制造的微结构都较简单,不能制造复杂的结构,影响其混合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随着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以聚合物为主的加工工艺在微流体芯片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已成为制作微流体芯片的重要材料。
PDMS是一种具有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通常它是由PDMS基质和相应的固化剂按一定的比例热聚合而成。作为构建微流体芯片的基底材料,PDMS表现出了非常理想的材料特性:良好的绝缘性,能承受高电压,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毛细管电泳微芯片的制作;热稳定性高,适合加工各种生化反应芯片;具有很高的生物兼容性和气体通透性,可以用于细胞培养;同时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可应用于多种光学检测系统;弹性模量低,适合于制作微流体控制器件,如泵膜等。此外,PDMS还具有以下优点:原材料价格便宜、制作周期短、耐用性好、封装方法灵活,它可以和硅、氮化硅、氧化硅、玻璃等许多材料形成很好的密封。
封装是微流体混合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依据PDMS微流体芯片封装后强度的不同,主要可以将其分为可逆封装和不可逆封装两类,但均存在一些不足。
芯片可逆封装前,首先,用去离子水和甲醇对PDMS盖片和相应的基片(包括PDMS基片或玻璃基片等)表面进行反复清洗;然后;用氮气吹干;最后,直接接触粘合即得到可逆封装芯片。可逆封装的PDMS微流体芯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芯片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任意拆洗,反复使用,这也是其它材料的芯片所不具备的优点。但它的缺点是封装强度不够高、芯片不耐高压,通常可逆封装的PDMS微流体芯片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不超过3.45×104Pa。
不可逆封装增加了对PDMS表面的等离子氧化处理步骤,对其进行氧化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增加PDMS表面含氧官能团,提高芯片的密封强度。不可逆封装芯片的优点是封装强度大,能承受很高的外加压力。缺点是芯片一旦封装,就形成永久性粘接,不能再拆开,这给疏水性较强的PDMS微流体芯片的清洗带来了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微流体混合器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被动式微流体混合器及其封装方法,该混合器是一种全PDMS被动式微流体混合器。该方法一步制造出复杂的微通道底面微结构,其封装方法是利用在PDMS层制造出凸出柱状微结构,两片进行直接接合封装。
本发明所提供的被动式微流体混合器,由上PDMS层与下PDMS层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下PDMS层形成流体通道槽,上PDMS层形成微流体通道底面的复杂微结构,其微结构为凸起微脊和凹下微槽,其布局可为任意形式,一般为平行脊(槽),与流动方向成横向;凸起微脊横截面可为圆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或梯形;凹下微槽横截面可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或梯形;微结构特征尺寸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这些微结构可导致微流体出现混沌流,显著提高混合效果,这些微结构可通过一步刻蚀法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06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特种胶封态汽车起动电瓶
- 下一篇:燃料电池系统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