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式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7249.5 | 申请日: | 200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7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高翊峰;李永田;王景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蒲迈文;黄小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电子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及其相关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接触式显示装置(touch screen)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使用者的使用习惯以及使用需求的改变,愈来愈多的电子装置上,尤其是手持式(handheld)或便携式(portable)的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计算机(Tablet PC)或超便携计算机(UMPC,Ultra Mobile PC)等,都配置有一个可以直接触碰的接触式显示装置(touch screen),以当作主要的输入装置。使用者可以藉由触碰接触式显示装置上所显示的选项对电子装置下达命令,以执行或控制该选所代表的功能。举例来说,使用者可以点选接触式显示装置上显示的绘图按钮或图标以启动绘图功能,或点选接触式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导航按钮或图标以启动卫星导航功能。
现有的接触式显示装置上并没有提供类似鼠标的(mouse over)点选功能,只能通过直接点选目标选项的方式进行操作。点选接触式显示装置的动作是通过指针器例如手指(fingertip)或触控笔(stylus)来实现。亦即,使用者必须通过指标器的动作来告知电子装置执行特定的功能。然而,对于具有较小尺寸的接触式显示装置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例如个人数字助理,由于接触式显示装置较小,使得显示时可能选项间之间隔较近且可点选的目标也相对变小,若手指太大,可能点选到错误的选项或同时点到多个选项,无法精确地点选到正确的较小的选项或目标,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方便。此外,使用者的手指也可能挡住或盖住一部分的显示,使得导览(navigation)变得困难。
另外,虽然使用触控笔可以精确操控接触式显示装置上的对象或选项,但是受限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尺寸及其内部空间,触控笔通常制作的太细及太短而不方便于长时间使用,而且触控笔是与电子装置分离使用,因此仍会有遗失的可能。再者,目前电阻式触控屏幕(resistive touch panel)可以使用触控笔进行操作,但是未来移动电子装置的接触式显示装置逐渐采用电容式触控屏幕(capacitive touch panel)后,也将无法再使用传统的触控笔进行操控。
另一方面,对于具有较大尺寸的接触式显示装置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例如平板计算机或超便携计算机,使用者通常必须以手指或拿触控笔来点选显示器画面,因此仅能用单手用来支撑住电子装置,当时间一久,用来支撑住电子装置的那一只手将会很快感到疼痛不适。
一些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计算机(laptop),通常会提供一触控板(touchpad),让使用者可以藉由手指的动作来控制光标(cursor)以点选以及执行工作,提供类似鼠标的功能。然而,这样的触控板一般都置放于电子装置中间靠近键盘的位置,除非使用者一手撑着计算机或是将计算机放置在一个平台上,再以另一手对触控板进行操控,否则若使用者以双手托住此电子装置时,手指特别是拇指很难触及触控板,因此在笔记型计算机上的传统触控板的设计并不适合手持式电子装置。虽然有一些手持式电子装置会将触控板设置在外壳的表面靠近拇指可接触的位置上,然而,这样的设计却会占用可观的表面空间,造成空间设计上的不方便及硬件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即在于提供一种不增加装置尺寸(size)且可以精准控制的方法,以改善上述的问题,可以让使用者方便轻松地操作。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该电子装置具有一接触式显示装置,该接触式显示装置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一感测区,其中该感测区位于该显示区上,且该感测区具有与该显示区相当的范围,该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于该显示区显示一指示符号,接着检测在该接触式显示装置的该感测区上的一触碰。最后,再检测该触碰在该感测区上任一位置的一动作,并相应地移动该指示符号在该显示区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72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轿厢可视对讲播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智能推荐的电梯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