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加氢反应制备H12MDA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7266.6 | 申请日: | 200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0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吕连海;马德强;齐旺顺;杜文强;荣泽明;罗务习;胡爽;郭方;王越;华卫琦;丁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1/36 | 分类号: | C07C211/36;C07C209/7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泽雄;崔华 |
地址: | 315812浙江省宁波市大榭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加氢 反应 制备 sub 12 mda 方法 | ||
1、一种制备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为反应底物,使用负载型纳米钌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加氢反应制得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所述负载型纳米钌催化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将钌盐或预先溶解的钌盐溶液加入含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加入还原剂,形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稳定的纳米钌胶体溶液;
(b)用载体吸附制得的纳米钌胶体溶液,过滤、洗涤至溶液呈中性,得到负载型纳米钌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型纳米钌催化剂的纳米金属钌胶体的粒径分布范围基本上在1-5纳米之间,所述的“基本上”是指颗粒数量的5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金属钌胶体的粒径分布范围基本上在2-4纳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金属钌胶体的粒径分布范围基本上在2.5-3.5纳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选自甲醇、甲醛、水合肼、硼氢化钠、氢化铝锂、柠檬酸钠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且所述还原剂的浓度为0.001-1mol/L;
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司盘型表面活性剂、苄泽型表面活性剂、吐温型表面活性剂、氢化松香甘油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硅烷、聚乙二醇类或烷基多糖苷中的一种或多种,且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的1-500倍;
所述钌盐选自溴化钌、氯钌酸铵、氯钌酸钠、氯化钌、氯钌酸钾、硝酸钌、三苯基膦氢化羰基钌、醋酸钌、羰基氯化钌、三苯基膦氯化钌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载体选自活性炭、Al2O3、SiO2、Al2O3·SiO2、TiO2、硅藻土、分子筛、纳米碳管、炭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还添加了作为助催化剂金属M的盐,所述助催化剂M选自Rh、Pd、Pt、Ir、Au、Ni、Mo、Fe、Co、Sn、Mn、Cu中的一种或多种,且在负载型纳米钌催化剂中助催化剂M的含量为负载型纳米钌催化剂总质量的0.01-3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是在间歇式加氢反应体系中进行的。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的温度为100-180℃,所述加氢反应的压力为4-10MPa,所述加氢反应的时间为1-9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型纳米钌催化剂的添加量为反应底物4,4’-二氨基二苯甲烷加入量的1-15重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型纳米钌催化剂的添加量为反应底物4,4’-二氨基二苯甲烷加入量的3-5重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反应在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选自环己烷、六氢甲苯、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环己胺、对二环己胺,异丙醇、2-丁醇和正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四氢呋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反应底物4,4’-二氨基二苯甲烷和溶剂的总质量计,所述反应底物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质量浓度为5-5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底物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质量浓度为2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726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定位微调的车轮转向装置
- 下一篇:基于反电动势的电动机的功能状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