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4346.2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5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闫龙翔;贾小红;李芳柏;黄元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绿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14;C12R1/125;C12R1/11;C12R1/0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1108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微生物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生产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稻壳粉作为微生物菌剂吸附载体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造成土壤板结,水质下降,整个农田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如何维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受到严峻挑战,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必须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发展,作为生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之一的微生物肥料,已成为农业部重点推广产品。但由于微生物肥料的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在我国市场上高质量的产品还很少。具权威部门估计:在未来的五年内,微生物肥料的年需求量将达到化肥用量的30%,市场容量将达到4200万吨,而我国微生物肥料现在的年生产量不足10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生物肥料是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复合微生物菌剂是生物肥料的品种之一,也是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料的核心原料。按照农业部复合微生物肥料行业标准NY227-1994的要求,有效活菌数是本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为,有效活菌数量必须大于2×108个/克。所以微生物菌剂的活菌数量是判定产品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一种活菌数量高的产品,在提高产品使用效果的同时,可大大降低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要提高菌剂的活菌数量,吸附载体对菌体发酵液的吸附量的大小是影响活菌数量高低的关键。目前,进行生物菌剂生产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基本是以草炭、褐煤、风化煤作为吸附载体,这些物质的含水量很高,即使进行高温烘干其中的含水量也在15-20%,而一般成品菌剂的含水量在30%左右,所以菌液的吸附量在10-15%,如果发酵液的活菌数量在25-30亿个/克,吸附后菌剂的活菌数量只能在2.5-4.5亿个/克。而且,草炭、褐煤、风化煤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大量开采会破坏生态环境,国家因此控制开采,同时草炭、褐煤、分化煤的价格也逐年上涨,以此为吸附载体生产的产品成本也在逐年提高。
在水稻产区每年有大量的稻壳产生。全国每年稻壳总产量在3000万吨以上。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稻壳不再作为燃料。稻壳很难分解腐熟,无法作为有机肥料使用,每年造成大量积压。有的地方进行集中焚烧处理又容易造成大气污染。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稻壳含水量很低(小于5%),将其进行粉碎(细度在100目以上)后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廉价的、质量符合《微生物肥料》农业标准(NY227-1994)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在复合微生物菌剂生产过程中实现稻壳的资源化处置和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菌液和吸附载体,发酵后菌液的吸附载体为稻壳粉;每克稻壳粉载体上吸附有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6-10亿个,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6-10亿个和胶胨样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5-8亿个。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菌种发酵: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和胶胨样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三个菌种分别单独经过斜面培养、摇床扩大培养、种子罐发酵和发酵罐发酵。
2、吸附:将单一菌种的发酵菌液在吸附搅拌设备中分别用稻壳粉吸附,然后搅拌均匀,水分控制在25%-35%。
3、混合:将三个菌种吸附后的单一菌剂按照1.5-2.5∶0.8-1.2∶1的比例混合粉碎。
用稻壳粉吸附后的搅拌过程,以松散不结块为准。
所述稻壳粉采用刚加工的干燥稻壳粉碎而成。稻壳粉的细度为100目以上。
所述发酵罐发酵后菌液的活菌数量达到25-30亿个/ml。
步骤2中的吸附比例为,菌液∶稻壳粉=1∶2-4,吸附比例为体积(L)/质量(kg)。
步骤3所述粉碎要求为细度达到60-8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绿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绿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43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