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方药物有效成分药动药效分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3923.6 | 申请日: | 200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9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安叡;王新宏;陈少清;黄坚;姚亚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方 药物 有效成分 药效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学药理学中的药动药效学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复方药物有效成分药动药效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的药物动力学通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已经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可以定量描述中药的有效成分、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
药物进入人体后,观察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而效应则由随时间变化着的浓度大小而定。这种时间-浓度-效应三维关系是近10年来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它不仅能阐明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的规律性——临床药物动力学;而且揭示药物在效应部位作用的特性——临床药效动力学。两种动力学模型结合研究,将能直接预报给药后效应在时间过程中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动态变化。这不仅对一种新药疗效提供一种综合评价的方法,且可指导如何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还可对该药物在效应部位或受体结合的性质进行实质性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编制了不少计算程序用于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如中国药理学专业委员会编写的3P87和3P97实用药物动力学计算程序,南京军区总医院编写的PKBP程序、以及中国药科大学编写的药物动力学以及药效学结合模型计算程序等等。以上程序大都编写于80-90年代,鉴于当时的计算机水平,大都采用FORTRAN语言或BASIC语言编制,基本是基于DOS操作系统,是属于命令行的操作方式,操作界面不够友好和方便。仅适用于单组分中西药的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
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的发展DOS系统已经被图形化和窗口化的桌面操作系统取代,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也更多的转向了中药复方和中成药,提出了不少新理论和新方法。但是辅助中药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研究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并没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得到不断更新。利用原有的软件对中药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参数计算操作比较繁琐,也有较大的困难。
为了更好的将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药代动力学(pharmacokenetics PK)和药效学(pharmacodynamic PD)的研究,使医药工作者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进行PK-PD模型的拟合及参数计算,在此技术领域,需要一种基于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可运行于WINDOWS XP和WINDOWS2000,2003等操作系统下,在全中文的窗口化操作界面,便于使用者学习和使用,并更加适合中药复方或中成药的多组分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参数计算方法。
中药复方或中成药是由多种有效成分组成的,实验可同时测得多种有效成分的药动药效数据。本软件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多种有效成分实验数据的分析比较功能。可同时读取多组数据进行分析。并第一次给出了计算中药综合药动参数的概念。第一次提出了根据效时曲线面积来综合考虑复方药物中各有效成分对综合药效的贡献关系。本软件适用于多组分多指标的中药药代药效动力学研究;可同时读取并显示多种有效成分的药动曲线以及多种药效指标的药动药效拟合曲线;可运用单纯形法,模式搜索法等非线性归划的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并计算多组分多指标的药动药效参数;亦可用于单组分的中药有效成分及合成药物的PK-PD参数计算,可对药物作用效应、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进行预测,更好地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方药物有效成分药动药效分析方法,它可以同时读取多组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复方药物综合药动药效参数,还可以根据效时曲线面积来综合考虑复方药物中各有效成分对综合药效的贡献关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复方药物有效成分药动药效分析方法,所述药动药效分析采用药动参数计算模块和药效参数计算模块进行,其特征在于:该两个模块执行如下步骤:
1)读取各组分药时实验数据;2)选择药动模型;3)求解各组分药动参数,将该药动参数作为模型拟合的初值,进行各组分药动参数拟合;4)输入各组分药动参数的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药动参数;5)读取各组药效实验数据;6)各组分给药时根据步骤4)求得的综合药动参数,计算药物浓度;7)根据步骤6)求得的药物浓度和药效指标,选择最大效应药动药效结合模型,进行药动药效参数拟合;8)计算最大药效参数;9)根据拟合参数估算效应室药物浓度和拟合药效值,显示效应室药物浓度和拟合药效值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39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正极板化成后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小区短信的控制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