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通道内微点阵列构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3246.8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4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蒋家欢;贾月飞;李远;宋国立;吴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39/02 | 分类号: | B29C39/02;B01L3/00;B81B1/00;B81C1/00;G01N33/00;C12M1/00;C12Q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郭吉安 |
地址: | 400044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内微点 阵列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通道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通道及其内部微点阵列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公开文献中,为了适应各种不同应用场合,人们已经提出过一些微通道与微点阵列之间可能结合的技术途径或线索。例如,2007年5月24日公开的美国专利20070116607[Wang,William X.;Yi,Jun;Ke,Sheng;Halmela,Maria;Lahteenmaki,Pertti;Kihara,Kazuma:Microsystems thatintegrate three-dimensional microarray and multi-layer microfluidics forcombinatorial detection of bioagent at single molecule level]所描述的技术中试图将微流控组件与微阵列组件集成在一起,显然这也能在很大程度地推进微阵列处理的效率,但是这个公开的技术也只是将分别制造的微流控组件与微阵列组件接口式地并合起来,因而两种技术优势的紧密集成还显然不能有效地体现。中国专利00119003.2(陆祖宏,何农跃:化合物微通道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2001年4月11日)公开的微通道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是预先在排列好的微小通孔或毛细管内表面裱涂上所需的特定化学成分,通过纵向切割形成一块薄片来造成二维方向的短通道排列阵列。这样的技术形式,虽然有微点阵列或微通道形式,但显然不能体现出微点阵列与微流动通道结合起来的技术功能与优势。
又如,在一个表面上形成微点阵列后,压印上另外已经微加工的微通道敞口芯片,以此来构建微通道内微点阵列[如:张志祥,等:蛋白质DNA混合微点阵和微流控芯片的整合,化学学报,Vol.63(18):1743-1746,2005],或者在微槽内(或另用材料覆盖)一定面积的表面上打印上探针点并形成阵列,然后封闭其敞口面[Mikkel Noerholm,Henrik Bruus,Mogens H.Jakobsen,Pieter Telleman and Niels B.Ramsing:Polymer microfluidic chip foronline monitoring of microarray Hybridizations,LabChip,2004,4,28-37]。Dhananjay Dendukuri等则提出用光学设备直接在微流动通道中作停流蚀刻,来在微通道中加工出聚合物微点阵列[Dhananjay Dendukuri,ShelleyS.Gu,Daniel C.Pregibon,T.Alan Hatton and Patrick S.Doyle:Stop-flowlithography in a microfluidic device,Lab Chip,2007,7,818-828]。但是,这类方法显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微图型难以套准;表面问题不好解决;一些方法动用的设备成本高,也难以掌握;在一定流动压力阈值之上密闭依旧不能解决,如果用等离子体来实现永久闭合,则有损害阵列微点物质之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32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水共存检漏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牵引供电系统异相短路的保护方法